曾庆福朋友,你知道长溪箐吗?长溪箐位于南桐镇境内,距南桐镇政府较远,与青年镇板辽村、石林镇星台村接壤,地形南高北低,从北边看恰如一把太师椅的高靠背,很早以前,因森林密布、溪水长流而得名。崇山峻岭的长溪
曾庆福
朋友,你知道长溪箐吗?长溪箐位于南桐镇境内,距南桐镇政府较远,与青年镇板辽村、石林镇星台村接壤,地形南高北低,从北边看恰如一把太师椅的高靠背,很早以前,因森林密布、溪水长流而得名。
崇山峻岭的长溪箐时常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即使是晴天,也像遮着面纱的阿拉伯少女,清高神秘。雾气时厚时薄,厚时掩蔽群山,到处湿漉漉的;薄时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云蒸霞蔚,犹如天界仙宫。长溪箐宽约800米,厚约600米,最高海拔1050米,青年大槽那边的百姓直接称尖山。山上松树、杉树等树木郁郁葱葱,碧翠得像绿袍大衣。这里最著名的是晨雾,长溪箐前面是南北走向的封闭型深沟,长约3000米,每天早晨能看到乳白色的浓雾装满山槽,像牛奶一样在容器里弥漫荡漾。
沟的尽头有一个天然大石洞,溪水全部灌入其中,流进不知去处的阴河。这条深沟深约400米,底部宽约300米,两边也是山,东边是苕窝梁子,长约2.6千米;西边是风岩山,长约2.5千米,最前边的沟沿还有小山。这条沟也可称长溪,是真正的溪水长流,上游叫草房湾,中游名河坝,下游称风窝子。风岩山这边,不能长树的悬崖峭壁多,一片片高高的石灰石白岩,能看到低矮的灌木、千年古藤点缀在岩隙。苕窝梁子那边,下沟的道路有几段十分陡峭,狭窄难行。从沟底到沟沿,约走1小时。深沟底部原有一个生产队,七八户人家,如世外桃源,能寻觅奇特古树、简朴古桥、青石板古道。依依河湾,和平安宁,能找到原生态的清爽。原有田土现已退耕还林,农户全部移民搬迁,藤蔓丛生,山禽走兽出没;山风回旋,枝叶摇动,嗡嗡作响。溪流淙淙、深潭秀水,有硐寨和翁家古院遗址,干洞、水洞养在深闺,尚未开发,等待人们去欣赏。
干洞即没有天然的溪水流入,一般在岩腔下,这附近共有九个,多数洞无路可到。水洞就是溪水流到尽头无路了,直接流入溶洞里。这里的水洞在风窝子,地处谷底断头,整个山槽的溪水都流向这个终年白雾弥漫、阴风呼啸、幽暗可怖的岩洞。山槽如天坑,气候多变,雾气也是当地的晴雨表。平常天晴,如果看到有水雾在爬水洞边的白岩,必然很快要下雨。更为奇特的是,不管天晴下雨,时时从洞中腾出白雾,像瘴气一样使洞口天昏地暗。为什么这水洞终年吐雾兴云,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匹石马修炼成了精,就住在水洞里。洞口外面是一片草滩,草滩两边种的是庄稼。每天,马精都要飞出洞口吃草,草吃厌了就吃庄稼。它游荡在山谷,田地庄稼被啃光,成了当地农民的一害。
山上有家姓翁的猎户,为了给地方除害,于是辞别自己的妻子和独生儿子,背起猎枪下槽谷寻找马精。当他走到离洞口不远的地方,正遇到马精在庄稼地里挑选豌豆苗吃。猎户就开枪射击,但没有击中要害,反被马精连踢带咬蹋死了。猎户的妻子知道后也活活怄死,只剩下那个十三四岁的翁娃。
翁娃从小随父打猎,父母死后,他出山拜师学艺,用心练武,立志要报仇除害。一年后的一个秋天早晨,翁娃带上一把磨得十分锋利的砍柴刀和一圈绳索,来到高6丈、宽3丈的水洞外。忽然,洞内喷出一股雾气,一匹龇牙咧的白马随着雾气飞出洞口。当那白马刚落地的一刹那,翁娃一腾身骑上马背,左手用绳子套住马颈,顺手紧紧抓住鬃毛;右手举起柴刀向马头连续猛砍!马精痛得不断长啸,纵起四蹄,连同驮在背上的翁娃,狂奔乱跳钻进了洞内……
从此,马精不再出洞为害,勇敢的翁娃也未见出来。而水洞口每天喷出股股白雾,罩着石洞。有人说,翁娃还活着,他还骑在马背上,镇住石马精;有人说,石马被拴在石柱上,英雄的翁娃坐在洞内挡住马精,马精在洞底深处不敢挣断绳索再出来……那常年不散的雾,正是那匹石马鼻子喷出来的气。至于洞内的水流向了哪里,众说纷纭,一般人不知真相。
故事让人荡气回肠,总之马精不敢出洞了。沟底还有一个干洞,在离水洞约400米远的河坝附近,洞口有石头寨门,是典型的硐寨。进入寨门再下楼梯,然后才是宽敞的平洞,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边有古人搭建的简易灶台,旁边也有阴河水。过去的人进洞,走在前面的人要抱着一只公鸡,如果公鸡长鸣,便不能再往前走了。过去,洞外为耕地,我到那洞口观察,很奇怪,这个洞口没有雾气喷出。
沟槽中部的西边,有一高高的石灰岩,中部向内收进,上部向外突出,形似递送状,人呼大石送。过去,那附近也有人家,岩下堆放着枯树柴草。长溪箐没有公路,沟槽里更没有公路,是徒步探险的地方。民国时期,长溪箐属贵州省桐梓县天桥乡第三保;1951年,属天桥乡第三村;1953年,大乡划小乡,属王家坝乡;1955年,划归重庆市南桐矿区;1956年,并入桃子乡;1958年后,先后属万盛公社、南桐公社群力耕区、南桐公社风岩大队、南桐乡风岩村。1992年,乡改镇,长溪箐属南桐镇风岩村。2004年,整个风岩村分为两个组,其中,由原小沟社、长溪社、河坝社、枇杷社、风岩社合并称为风岩组,划归南桐镇沙坝村,山槽的最高处长溪箐成为沙坝村较远的地方,过去这里的山土主要出产土豆、玉米、红苕。
长溪箐南面为草棚湾,那里离青年镇大槽水库很近。该坡地东至石灰窑,南至野鸡湾,西邻马槽沟,以林业为主。岩石为石灰岩,土质为黄壤,纵横数里,没有水田,没有人家。
时代嬗递,岁月变换,长溪的清流长盛不衰,长溪箐面前这条封闭的山沟是长溪的灵魂,呜呜鸣叫的风至今还在诉说沟底曾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