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经济

科创浪潮奔涌不息

0 2022-10-25 10:06:05

科创浪潮奔涌不息万盛浮法玻璃自动化生产线。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装瓶车间,工人驾驶叉车装菌瓶。重庆心康制药抽检工作人员检测设备。俯瞰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顺安盛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厂房。记者叶

科创浪潮奔涌不息

万盛浮法玻璃自动化生产线。

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装瓶车间,工人驾驶叉车装菌瓶。

重庆心康制药抽检工作人员检测设备。

俯瞰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顺安盛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厂房。

记者 叶露

这十年——

万盛全区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0.1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95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从2012年的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超过1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超过40%;

建成科创大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3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

认定区级研发平台4家,创建市级研发平台20家,其中,新型法人化研发机构2家,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孵化器1个、市级星创天地1个;

认定区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8名,获重庆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认定2名,创建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7个。

星辰大海,征途万里。今日之万盛,创新浪潮,奔涌不息!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万盛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智能产业培育,让传统产业青春焕发,让新兴产业健步前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渐趋完善,科技与经济一步步迈向深度融合,为万盛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未来,万盛将继续紧扣 “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以高新区创建为抓手,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等为重点,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速汇聚创新资源。

以政策为基础,真金白银鼓励创新

近日,重庆心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康制药”)综合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上布置了大量精密仪器,只有几名工人操作,一颗颗药丸经过灭菌、超微粉碎及包装等关键工序后下线,再由操作工人打包装箱……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在心康制药厂区各式各样的智能化设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超微粉碎仪器。心康制药总经理张永平告诉记者,创新是中医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超微粉碎技术是该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引进超微粉碎仪器后,在粉碎过程中可避免产生局部过热等现象,甚至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工作,粉碎速度较快,因而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粉体的生物活性及各种营养成分,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有利于高品质产品的开发和制备。”他说,智能化发展是医药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重庆心康制药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2021年,心康制药产值2000万元,“独一味丸”等系列产品走出川渝,扩展到广东、浙江等地;今年,心康制药又获得重庆市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科技创新,已成为心康制药提高产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张永平说,心康制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党工委、管委会对科技型企业的全面支持。

为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对包括心康制药在内的公司和像张永平一样的高层次人才,我区根据配套相关科技政策,从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创新产业发展。通过科技项目引导,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扶助,科技奖补和财政税收减免扶持等手段支持,全力助推优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十年来,累计财政金融创新投入超过1亿元,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0亿元,截至2021年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同时,大力实施以财政金融税收奖补为引导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浮法玻璃“汽车节能环保灰玻”项目成功获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继荣玻璃成功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多普泰制药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修订完善《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创业种子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创新扶持政策,新研究出台《万盛经开区科技计划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大力扶持产业、企业创新发展;建成投用科创大厦,建成总规模4000万元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和1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以平台为抓手,打造浓厚创新环境

2021年2月,科技部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万盛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我区获批的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据悉,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成立于2016年7月,位于西城大道科创大厦,现有孵化服务场地面积12693.78平方米,是由重庆万信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综合型科技孵化器,主要服务于体育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区域效益农业等领域的科技企业。先后取得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资质,获得“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重庆市级楼宇产业园”称号。

近年来,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紧扣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围绕科技企业成长需求,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创新创业资源,构建起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并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为科技企业和早期创新创业者提供企业创办、创业辅导、营销推广、技术创新等全方位、差异化的一站式孵化服务。

“如果当时没有孵化器雪中送炭,也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回忆企业的发展历程,重庆顺安盛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顺安公司”)负责人鲁代荣感激地说。

2017年,重庆顺安公司入驻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当时,该公司在起步初期,经营遇到困难,特别是没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轻资产型科技企业,很难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了解情况后,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金融服务部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到重庆顺安公司信用良好,决定为其提供3年种子基金贷款50万元。

正是这场“及时雨”帮助重庆顺安公司渡过了难关。公司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并且通过3年的孵化培育,2020年,该公司从孵化器顺利“毕业”。目前,重庆顺安公司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0件,主要产品“钛钢复合板”“不锈钢复合板”“镍钢复合板”等已投入生产。

有力的举措换来喜人的成效,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现有在孵企业54家,其中,20家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占在孵企业总数的37%;6家获得投融资,占在孵企业总数的11%。截至目前,已累计毕业企业2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企业1家,已成功孵化云铭科技、壹特科技、我要去度假网络科技、重庆顺安公司等多家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

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只是我区搭建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制定出台区级研发平台管理办法:

——强化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强化日常管理服务,加快推进绿水人家星创天地线下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创建研发平台,顺安南桐爆破获批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南桐特种水泥、华绿生物被认定为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

——深化产学研合作,促成万盛福耀玻璃与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惠伦晶体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成功结对合作,与开州区科技局、科协召开协作交流座谈,与开州区、西南大学、三峡学院等联合申报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2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福耀玻璃的“多功能前挡汽车玻璃”“节能边窗汽车玻璃”2项产品获批重大新产品,博奥镁铝和中镭科技参研的镁合金复杂和特种铸件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浮法玻璃汽车特种深灰色浮法玻璃PG10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截至2021年年末,新认定区级研发平台4家,新创建市级研发平台20家、新型法人化研发机构2家,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星创天地1个;成功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重庆万盛镁合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通过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复审,盛慧健康众创空间获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并积极争创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以人才为动能,注入持续发展活力

创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角”,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招智引才,让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才能飞得更快更高。重庆多普泰水蛭养殖有限公司对此深有感触。

“万事开头难。”重庆多普泰水蛭养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道,2011年,该公司在万盛落户,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养殖技术却将该公司难住——水蛭产茧数、孵化率始终上不去。

一边是企业有技术难题,找不到解决的路子;一边是专家学者四处奔波,找不到合适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如何让企业和专家学者实现“零距离”接触?多普泰水蛭养殖公司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成了万盛科技工作者的“堵心石”。

为疏通这块“堵心石”,我区常态化开展企业科技需求征集工作,主动牵线搭桥,邀请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等活动,积极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2013年,经区科技局牵线搭桥,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刘彬与重庆多普泰水蛭养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研究制定规模化水蛭立体养殖技术标准。

“一对一”专家帮扶服务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开展水蛭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后,水蛭产茧的数量、孵化率和成活率提高了20%。”该负责人说。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区强化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采取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扩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对优秀科技创新项目予以创业资助和创业种子基金支持,积极为创新人才搭建成长平台;优化创新型人才引进成长环境,明确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创新研发活动、社会保险、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同时,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与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高校院所在教育、人才等方面优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术人才培养、人才转化和产业技术工人等创业就业培训。

此外,持续做好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推荐云铭科技“数码电子雷管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创业团队”和浮法玻璃“多功能节能环保浮法玻璃创新创业团队”主要负责人进入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组织指导企业积极申报重庆英才项目,多普泰水蛭素药物高价值产品研发团队获批2021年“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重庆市药研院制药有限公司王学政获得“重庆英才·创业领军人才”称号。

截至2021年,我区新认定区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8名,获重庆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认定2名,创建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7个,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霖、潘复生及其团队合作共建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智力支撑,选聘市级特派员37名、区级特派员59名,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500余次,解决果树流胶病等技术难题100余个,帮助实施农业科技扶贫项目6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等农业品牌4个,培训农民4000人次以上,全面助力精准脱贫,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