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民生

文化芬芳润心田

0 2022-11-01 10:19:07

“小飞天”表演吸引市民驻足观看。位于万盛老街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民带着孩子阅读党史党建书籍。我区代表队在“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2重庆市广场舞市级集中展演中表演。万盛博物馆,家长带着孩子体验木版年画

“小飞天”表演吸引市民驻足观看。

位于万盛老街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民带着孩子阅读党史党建书籍。

我区代表队在“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2重庆市广场舞市级集中展演中表演。

万盛博物馆,家长带着孩子体验木版年画印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数读

我区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圆满完成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三年建设收官行动,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面积为1265平方米,位列全市第一。

区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3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0万余册、电子书15万余册;设有100余台电脑供读者查阅资料。

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完成全覆盖,完成92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五和、凉风、堡堂、金堰4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建成万盛博物馆并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三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镇街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年服务群众超过40万人次;按照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目标,我区因地制宜建成图书馆分馆21个,文化分馆10个;全区56个村拥有农家书屋。全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和“三馆”免费开放率均达100%。

今年已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共267场,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文艺演出等各类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社区)活动221场,惠及群众16万余人次。

今年以来,我区共开设免费艺术培训班35个,含少儿独唱、成人声乐、古典舞、瑜伽、书法等20余个艺术门类课程,培训学员1000余名。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总是以文化的发展为引领和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文化建设一路高歌前行,聚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丰富活动内容、保护地方文物为抓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紧密结合,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文化主阵地作用日益彰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强阵地   以文惠民

金秋十月,天气晴好,前来万盛图书馆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

市民赵开波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看书,自从智能书架安装后,他“光顾”的频率更高了。“图书馆每天都开放,书的种类多、更新快,对于爱阅读的我来说简直是一大美事。”赵开波告诉记者,有了智能书架,想读什么书,在屏幕上搜索关键词就出来了,查找精准度高,轻轻松松就能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区图书馆自2013年“改头换面”以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区图书馆馆长苏静介绍,馆内现有文献资源3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0万余册、电子书15万余册,设有100余台电脑供读者查阅资料;2021年,在万盛老街的荣懿路建设了我区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读者刷卡就可进入,借阅图书不到1分钟就能操作完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今年,馆内还添置了智慧书架,开通“社保卡川渝阅读一卡通”等便捷服务,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优质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读者文化生活。

在农村,农家书屋、文服中心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城里的图书馆。

曾几何时,文化设施短缺、文化生活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的短板。农民渴望科技知识,脱贫致富;期盼文化娱乐,丰富生活。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为了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局面,近年来,我区以农家书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相继上马,顺利推进。

在黑山镇北门村,种植猕猴桃是村里发展多年的农业项目。几年前,由于缺乏技术,村民余方效种植的猕猴桃质量差、销量小,效益始终上不去。看着大片的猕猴桃被病虫害侵袭,余方效不知咽下了多少苦涩的泪水。为了学技术,他经常搭乘公交车到万盛城区的书店找书、买书,将近20公里的路程来回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一切随着农家书屋在村里建起而结束。书架上摆放的各类有关农业种植技术的图书让余方效如获至宝,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农家书屋。反复钻研之下,他种植猕猴桃的技术越来越好,猕猴桃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2亩逐步发展到了10多亩,去年实现产值10万余元。

在万盛,像余方效这样受农家书屋影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走向致富道路的村民不少。

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圆满完成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三年建设收官行动,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面积为1265平方米,位列全市第一。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完成全覆盖,完成92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五和、凉风、堡堂、金堰4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建成万盛博物馆并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目前,“三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镇街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年服务群众超过40万人次;按照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目标,我区因地制宜建成图书馆分馆21个,文化分馆10个;全区56个村拥有农家书屋。全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和“三馆”免费开放率均达100%。

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如同一座座知识的宝库、文化的灯塔,将文明之光照亮城乡,改变和提升着我区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城乡群众都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幸福“滋养”。

做深服务   以文润心

“哇,好精彩!”去年12月22日,以迎新年、庆元旦为主题的全区“送文化进基层”第四期节目在丛林镇绿水村拉开帷幕。文艺工作者带来的歌舞、四川清音、杂技、魔术等文艺节目轮番上阵,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台上演的,就是我们想看的”“老百姓喜欢看演出,政府就送上门,真的太好了”……如此对味的演出来到基层群众“家门口”,大家纷纷点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春节期间,万盛博物馆开展的“福虎迎新集五福”文创体验、祈福迎春·追寻年味馆藏年画展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积极参与。特别是馆内的木版年画印制、版画印制、玩偶彩绘、剪纸制作体验区,大人小孩齐参与,感受着浓郁的春节氛围。

“这种体验式的文化活动很好,小朋友们收获了快乐,激发了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市民李维说,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春节假期里的美好亲子时光。

除了城市,在广阔的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也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群众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今年夏天,在青年镇更古村,一名放映员、一块荧幕、一台放映机就能承包村民一整晚的惬意时光。放映的电影有战争片、有喜剧片、有教育片……每一部影片都让村民津津有味地观看,伴随剧情,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交流私语。

“露天电影是我们‘70后’的童年欢乐时光,令人怀念。”村民熊永华表示,现在条件好了,家里也购置了家庭影院设备,但和大家一起看露天电影的心情和氛围却是无可替代的。

电影放映只是我区推出的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送下乡’,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去什么。”区文化旅游局文化科科长杨赟介绍,为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互动性,该局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群众日常喜好等需求精准对接、精准匹配,将适合的文艺产品送到基层一线。

一直以来,我区持续开展“三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万盛大舞台、“文化上山”、放歌新时代和四季原创舞台等公益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种文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电影惠民、全民阅读工程,通过潜移默化的互动分享,寓教于乐,宣扬党的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今年,已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共267场,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文艺演出等各类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社区)活动221场,惠及群众16万余人次。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免费艺术教学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区共开设春季、暑期免费艺术培训班35个,含少儿独唱、成人声乐、古典舞、瑜伽、书法等20余个艺术门类课程,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实现服务人群、服务内容的广覆盖,培训学员1000余名。同时,运用自媒体为市民推送轻松有趣的文艺课15期,观看群众达4万余人次;免费向区相关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排练厅225次,影剧院演出场所3场次,切实助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

力推精品    以文化人

“文艺精品是文化强区的重要标志。”杨赟说,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社会教化使命,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无可取代;也是城市的精神视窗,体现着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是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更是文艺生态的重要组成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集中反映地方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建设,大力挖掘本土文艺资源,提升文艺原创力,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创演了一出出精品好戏,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文艺人才。

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晚8时,由党工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的“虎跃龙腾新征程”万盛经开区2022年首届线上春节联欢晚会在万盛电视台、幸福万盛APP、万盛文旅微信公众号、央广网播出。

荡气回肠的歌曲、感人至深的小品、气势磅礴的吹打……当晚,整台晚会美轮美奂、歌舞交错、高潮迭起。“所有登上春晚舞台的演员和节目都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区文化馆副馆长张天阳介绍,这些节目融入了万盛本土特色,可以说,这场晚会就是万盛人演万盛人的故事。

据统计,晚会播出期间,在线点击观看人数突破43万人次。结合观众线上投票,组委会还评选出了本届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优秀节目、组织工作奖和先进个人。

“山歌不唱呃,就不开怀哦,娇阿依,磨儿不推不转来哟……”8月12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2重庆市广场舞市级集中展演在万盛黑山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市的23支广场舞队伍齐聚一堂,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精彩的表演,带给观众以最动人的视听享受。

记者了解到,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庆群众文化云、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第一眼APP、重庆有线来点APP以及北京、浙江、吉林、湖南、河北、安徽、江苏、福建、广东、山东、天津等21个省级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对展演进行了网络直播与线上线下联动。据不完全统计,观看网络直播观众达257.84万人次。

而我区文化馆舞蹈队选送的《红苗舂米舞》,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苗族儿女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场景,又表达了苗族儿女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最终,经过激烈角逐,获得了“优胜队伍”荣誉称号。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至上这个根本方向。”杨赟介绍,近几年,我区全力推动艺术精品创演,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结出累累硕果。先后推出了原创歌舞《黑山灵韵》《风雨同舟》《一个叫万盛的地方》,民间吹打曲《山旮旯冒出新气象》,版画《一等功臣梅怀清》等。

同时,我区国家级非遗项目“金桥吹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登洋在“鉴往知来风正劲”——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2021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联谊会上荣获“文化遗产守护人”奖杯;市级非遗项目“隆林火烧糯米酒”区级传承人在“万泸协同·共谋发展”创业创新大赛暨万盛经开区第四届“渝创渝新·创汇万盛”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市级非遗项目“红苗芦笙歌舞”传承人杨飞家庭创作的苗族元素节目《丰收的喜悦》在“和谐社区·幸福生活”第六届重庆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秀决赛中荣获二等奖;民间吹打《龙门阵·幸福生活》、表演唱《幸福苗山》均获重庆市乡村文艺汇演二等奖;“金桥吹打地方特色课程”荣获重庆市2022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万盛石林景区红苗歌舞伴你行”荣获重庆市2022年度“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万盛人民热爱文化,需要文艺,文化文艺创作同样要服务万盛人民。”近日,区文旅局主办的文化文艺座谈会上,各艺术团体负责人纷纷表示,创作之心只存唯一执念,那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反映人民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保护传承   以文塑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区举办的“高山景行”——万盛经开区文物捐赠暨表彰会上,93岁的收藏者孙龙英向区博物馆捐赠了宋代钱币和珍贵书籍。

据了解,自2015年筹备建馆以来,万盛博物馆已经接受了70余人次、1500余件个人藏品的无偿捐赠,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数量和种类,多名捐赠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珍爱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庄严承诺,是文物保护的一面旗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彰显了我区民间文物保护的“正能量”。

当天,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专题展览活动在天梯广场举行,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策划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展览、我区文物保护工作巡展、青年镇黑白木刻版画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对文物的了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文物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完善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全区文物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提升遗产保护力度方面,着力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目前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1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102处。

在提高非遗传承利用水平方面,成功申报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摄制2022年“非遗过大年”金桥吹打短视频,聘请3名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培训121次;参加省级非遗活动1场次;设计开发“刘子如手绘重庆城区地图卷轴”、“中运一号运输机模型”等文化创意产品12种,推动开发苗族彩色蜡染艺术作品5种。

在增强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区博物馆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成功立项,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生产车间旧址(海孔洞)保护开发方案》《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播州界”石刻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签订2022年文物安全责任书,实施66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制度。

在加大文物宣传力度方面,首次推出“我为万盛守文物”人物专访报道,在《万盛日报》、万盛电视台和“学习强国”平台推出基层文物巡查员的故事;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策划举办民间收藏鉴定、文创体验等活动12个;送展览进校园9次,开展社教活动5次,研学活动1次。

在推进文物资源调查方面,登记我区不可移动文物150处、可移动文物166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1个,形成了《万盛经开区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表》《万盛经开区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报告》;完成抗美援朝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情况排查、石刻文物拓印清理整治及盗窃损毁盗拓石刻文物发展线索清查行动、古桥梁专项调查等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万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以源源不断的文艺精品奏响时代强音,以高歌猛进的文物事业推动发展航船前行,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如今,放眼盛城大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春风,让市民的生活多姿多彩,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正被文化之光照亮,书写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曾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