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专题
专题列表
专题详情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0 2022-10-26 10:11:09

核心提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

核心提示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再动员再部署,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新时代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就此,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了党工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余宗煜,党工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陈永禄,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金云琳,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毅。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努力开创万盛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党工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余宗煜说,近年来,党工委坚定不移将人才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凝聚工作合力,持续推动人才工作大统筹、大投入、大提升,全区人才工作蹄疾步稳取得明显成效。

余宗煜表示,下一步,党工委人才办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推动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中央、市委和党工委人工作部署,在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加快打造“一城三区一极”、推动万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加强人才工作谋划落实。研究制定《万盛经开区“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万盛人才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推进措施,推动万盛加快建设重庆重要人才集聚地。持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加快推动《万盛经开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实施办法》《万盛经开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等人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聚焦中心工作引才育才。聚焦教育、卫生、科技等重点领域,以及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3”产业集群,持续实施“500+”招才聚智工程、“招商+引才”捆绑行动,大力引进地区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大力支持国家级、市级科研平台建设,千方百计引进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用好名医、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加大青年人才培育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重大人才项目。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持续推动与四川成都各区县和重庆开州区人才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合作平台、设立合作项目、打造合作品牌。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持续开展本土人才回引,建成一批“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统筹抓好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体育旅游、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开展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人才活动,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实施人才服务“快办”行动,增加区级人才服务事项,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探索建立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落实青年人才安家补贴,加快建成一批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驿站,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推动教育现代化 打造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工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陈永禄表示,下一步,全区教育系统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投身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火热实践,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力打造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强化党建引领方面,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提级管理学校进行试点,成熟一所、实施一所。将党建品牌创建融入到学校中心工作和校园文化中,如万盛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三比三优,力争上游”党建品牌,溱州中学创建“本真”党建品牌,万盛小学创建“红魂绿梦”党建品牌,全区30个直属党组织结合本校历史文化、校园特色、发展定位等因素,确立30个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的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方面,不断优化网点布局,填补城区公办幼儿园布局空白区域,在城区北部、南部、西部各规划布局一所公办幼儿园,预计增加学位1080个,逐步对现有公办园进行改扩建,切实提高公办幼儿园办学硬件保障。推进全区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建立集团化办学帮扶机制,加大总园对业务指导园、民办园的示范带动力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乡村幼儿园支教,帮助乡村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丰富教学研讨内容,积极构建区域“六悦”课程,开展科学幼小衔接,强化规范管理,实施“书香满园”和结对帮扶等工程。打造县域学前教育“精准教研  城乡一体”特色教研品牌,不断优化教研路径、变通教研方法,促进乡村幼儿园建设、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以及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积极推进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价和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实现区域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共同发展,为成功创建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创新方面,改革学校评价,研制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改革单一的分值评价,探索督导责任区增值性评价、第三方监测结果应用性评价,实施“主题性+过程性+终结性”闭合式综合性评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改革教师评价,以市级“区域新时代教师发展评价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以建设教师发展“三大课程体系”为抓手,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改革学生评价,积极探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机制改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学生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督导重点项目,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作为学生评价的核心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转型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支撑作用。”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金云琳表示,该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以及綦万一体化发展,紧扣万盛“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以高新区创建为抓手,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等为重点,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具体而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下一步工作。

全力创建高新区,打造创新平台。通过制发高新区创建工作方案,以务实举措全力加快高新区规划编制、评价指标、梳理统计、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万盛聚集,助力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持续推进华绿现代菌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和绿水人家星创天地线下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创建,全面整合全区创新优势资源。

全力壮大创新主体,发挥科技金融支撑作用。精准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力争全年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支持企业“升规”“上市”。组织实施2022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培训,推进种子基金项目遴选。跟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放款进展,召开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联席会议,协调风险补偿基金配套事宜。

全力增强人才合作培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鼓励扶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企业与人才的合作联系,加强与高校院所人才、技术、成果、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为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方案,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优惠政策。做好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支持,力争2023年万盛科技馆成功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全力保障地震台站设备运转,确保地震记录连续和完整率达99%以上。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示范学校等创建工作。

 

打好引才政策组合拳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服务部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为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毅说,该局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打造人才“磁场”引“贤才”。围绕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需求,打好引才政策组合拳,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效。依靠人力资源市场、专场招聘会、高校双选会等“优势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双向招聘、双向引才模式,开展招聘引才活动,帮助用人单位引才;进一步用好中镭科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磁石效应”,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用好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等各类优惠政策聚才;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制度、专家团队结对帮扶等各类人才项目,走“特殊渠道”招才,持续强化人才引进力度。

厚植人才“沃土”育“良才”。坚持在育才上持续发力,走好自主培养之路,释放制度机制牵引性动能。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坚持破除人才评价“四唯”问题,打通“专业技术职称+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双向通道,支持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学校教师等系列职称向职业技能领域贯通评价。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唱响“万盛工匠”“渝创渝新·创汇万盛”“渝创渝新·聚力万盛”等就业创业赛事活动品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示范街、示范村,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举办创业沙龙等形式开展创业帮扶。用好各级资助政策,努力建设更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发挥金桥镇三台村委会市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作用,大力培育服务“三农”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重庆多普泰制药公司郭平牯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示范效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催生更多产业领军人才。加强技能培训评价,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支持职业技能评价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评价职业(工种)范围;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培育更多万盛工匠人才。截至目前,全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总量达5.33万人。

构筑人才“高地”留“英才”。强化政策激励,提供优质服务,持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深入推进重庆英才“渝快办”服务事项在万盛落地落实,将万盛英才服务事项由25项扩展至68项,强化区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窗口)建设,人才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线上办、一站式办”;积极兑现区级“三类人才”津贴、青年人才安家补贴、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扶持经费、就业创业补助等,用现有政策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坚持重大节日期间领导带队慰问一线人才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人才洽谈会、专家服务基层、专家休假疗养、专家健康体检等活动。

本版稿件由记者曾姚、刘亚兰,见习记者戴鑫,通讯员犹优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