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记者 羊华 李燊 刘雪琴 舒婷)“罗大爷,晒谷子呐?晚上记得扫起走哦,以免下雨淋到了。”重庆永川区中山路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罗倩抽出时间,走访北大桥村的村民。她以前总是在办公室忙得飞起;如
华龙网讯(记者 羊华 李燊 刘雪琴 舒婷)“罗大爷,晒谷子呐?晚上记得扫起走哦,以免下雨淋到了。”重庆永川区中山路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罗倩抽出时间,走访北大桥村的村民。她以前总是在办公室忙得飞起;如今却能走上田坎“接地气”,这是因为一套名叫“一表通”的智能报表,大大减少了人力负担。9月9日下午,“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中山路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深入了解“一表通”背后的基层治理。
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跑着“一表通”的各类数据,大屏两旁,则是各职能部门的坐席。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客串讲解员,通过大屏向媒体记者介绍了“一表通”智能报表的由来和效果。
为了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负担过重问题,永川区经过深入调研,结合该区数字产业开展较早的经验,集聚资源打造了一个覆盖全区的“一表通”智能报表平台,好处显而易见。
通过梳理整合报表建立台账,将农业农村、民政等高频业务部门常态报表,按照去重、合并、转换、编目、审核、上线“六步工作法”,经过市、区、镇三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联动优化,精简整合形成涵盖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标准地址等数据项的标准化台账;全量归集数据充实台账,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以自动关联填充为主、基层手工补录为辅,通过对接市级已有基础数据、编目区级部门业务数据、归集镇街存量数据形成基础数据仓,分级分层设置台账数据调用权限,实现数据分级授权、实时共享、按需调用,满足了基层大部分常规报表需求;此外,还建立了“日常走访+定向派单+行业反哺”的数据动态维护机制,基层干部在走村入户、服务群众过程中,实时更新人、房、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针对台账内没有覆盖到的临时、紧急填报需求,通过部门定向派单、基层在线填报、应用智能辅助的方式予以更新,保证数据实时精准,实现了“首次录入、动态更新”“一次排查、多方复用”。
数据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数智治理的效果。
“一表通”投用后,永川区各镇街月均填报报表数量从112张减少至11张、压减90%,台账维护数据量从最开始的全量维护减少为仅维护40%。依托“一表通”台账导出、公式计算、实时共享,镇街处理报表平均时间由2小时减至10分钟、报表人员由平均80人减至8人,报表时间、人员分别减少90%;部门从制发1张报表到汇总数据的时间由平均3天减至20分钟。比如,镇街涉残疾人信息报表从11张合并为1个台账、28个数据项,其中12项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下沉基层,民政、残联等部门的16项业务办理结果数据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共享,基层维护、填报数据量减为零,同时各条线、各层级对该台账“分级授权、实时共享、按需调用”,有效打破横纵数据壁垒。
“一表通”对人力的优化同样显效,永川明确各镇街除必须安排工作人员兼顾从事报表工作外,整合260余名干部下沉到企业服务、民生保障等工作一线多接地气、多岗历练,实现从“键对键”填写报表向“面对面”高效服务转变,罗倩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要对接多个上级部门,报表众多、微信工作群多达50余个,几乎被“困”在办公室里,如今,能够腾出手,将基层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家里。
永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数据线上多跑路,让干部线下多跑腿,是解决基层服务痛点,发掘梯次人才的新路径,数据是冰冷的,而人心是温暖的,走上门面对面交流,不断提升与人交心、为人解忧的能力,这才是党和人民都需要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