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冯小河(着军装)在万盛矿工学校担任教官时,与学校老师合影留恋。(受访者供图)“那诗意栖居的新城,牵着那奥陶纪梦幻,且看绿色石林,天空悬廊,就像马良笔下的画卷。啊黑山谷,你秀美了梦想,啊黑山谷,
1986年,冯小河(着军装)在万盛矿工学校担任教官时,与学校老师合影留恋。(受访者供图)
“那诗意栖居的新城,牵着那奥陶纪梦幻,且看绿色石林,天空悬廊,就像马良笔下的画卷。啊黑山谷,你秀美了梦想,啊黑山谷,你秀美了希望。山和水的畅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我的愿景是万盛明天更加辉煌……”一曲《万盛畅想》抒发了他对这座渝黔小城的深情。在“第二故乡”万盛,他踏上了音乐创作之路,乘着歌声的翅膀,他与万盛的那些人、那些事合奏着生命的交响。
这首歌的创作者名叫冯小河,一名出生于湖北监利的水乡人,18岁来到万盛当兵后,与大山结缘、与音乐结缘。春秋几十载,他走过的路,历经的岁月,以及对万盛的热爱,都成了他曲谱中跳动的音符,谱就了他的山乡之歌。
“还记得那是1980年10月,听着对越自卫反击的战况,踏着《再见吧妈妈》的旋律参军,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重庆万盛的大山深处,番号为508,也就是现在的箐溪村508库。”电话那头,冯小河回忆道。
“当兵的生活虽然单一,但我们并不觉得枯燥,因为时常会参与原南桐矿区地方文化交流和节假日执勤,比如每年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元宵节打钢花,我们就在满天钢花下、人山人海中维持秩序。”冯小河娓娓道来。
入伍第一年,冯小河被分配在勤务连,负责为仓库安全站岗放哨。“当然,不光站岗放哨,因为迷恋电影歌曲,我在连队还是文艺活跃分子,因此被连队推荐参加了原南桐矿区文化馆刘青芳老师的音乐速成班。在此期间,我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冯小河腼腆地说,基于这点音乐底子,无论后来调到什么岗位,自己都是单位的文艺骨干。
1985年部队体制改革后,为了响应基地指挥部开展的“三热爱”(爱本职、爱仓库、爱山沟)活动,冯小河尝试着为仓库兵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叫《愿为人民献青春》。“做梦都没想到,歌曲居然在刊物《绿色的旋律》上发表了,当时的心情就像小学生考试得了一百分那样,满满的成就感。”回忆起来,冯小河至今仍难掩自豪之意。从那以后,他就越发迷恋上了业余音乐创作。
1990年5月,冯小河从重庆万盛的508库调到了湖北武昌的489库,于是,他便有机会经常上门向武汉基地指挥部作曲家丁干贞讨教。在大师那儿,他系统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学会了写歌、作曲。
在之后的日子里,冯小河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为莘莘学子创作的《学生进行曲》,有为岳阳县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创作的馆歌《我的新墙河,我的母亲河》,还有为岳阳县文化馆定向创作的参加各级艺术节的作品《雨醉山乡》《我是山里人》《洞庭船,洞庭汉》《石硪飞出幸福歌》《欢乐潇湘,幸福岳阳》《长江绿了》《古村烟雨》《送茶》……
2009年,冯小河带着妻儿回到阔别20多年的万盛参加战友聚会。然而,驻足魂牵梦萦的万盛场,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国营新光理发店,万盛大街上寻寻觅觅也没找到当年的群众文化馆。他想向恩师刘青芳当面汇报自己的创作成果,可是,一切已物是人非,他只好揣着提前拷贝好音乐作品的U盘暗自遗憾。
再次离开“第二故乡”万盛后,冯小河在思念的长夜里生出了许多期盼,而后就萌生了音乐创作的冲动。
“抖音里的万盛,每个片段都会勾起我无尽的遐想,有感于万盛日新月异的发展,于是,我就把长夜的思念捻成歌词、搓成线谱、汇编成山和水的畅想,以一首《万盛畅想》抒怀,我的愿景是万盛明天更加辉煌。”采访的最后,冯小河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初衷和对万盛的热爱。
记者 刘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