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社会

乡村振兴的“万盛答卷”

0 2024-11-13 10:08:33

万东镇五和村苦竹沟村民组,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与产业基地内四通八达的生产便道相互连接,串联起青山绿野间错落有致的农房与农业生产大棚。(资料图)记者刘倩通讯员冉锐农业生机勃勃、村庄优美宜居、乡风淳厚朴实、

万东镇五和村苦竹沟村民组,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与产业基地内四通八达的生产便道相互连接,串联起青山绿野间错落有致的农房与农业生产大棚。(资料图)

记者   刘  倩   通讯员   冉  锐

农业生机勃勃、村庄优美宜居、乡风淳厚朴实、农民安居乐业……这是我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画面。

近年来,我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通过持之以恒的决心与行动,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路上砥砺前行、不断突破;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锚定目标、压实责任、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万盛答卷”。

蓝天白云下的关坝镇凉风村,呈现出一幅秀美乡村画卷图。(资料图)

1

聚合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犹师傅,你家的李子山今年怎么样了?”

“张大爷,你家玉米地丰收了吗?”

“李二哥,你家蔬菜长势挺好呀!”

……

盛夏时节,关坝镇凉风村的树荫下,时不时能听到此类的问候声。

“这些年,驻村工作队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凉风村村民犹永群说。8年多了,工作队员白天入户调研、宣传政策、了解户情。晚上写民情日记、思考致富路子、帮农户解决具体困难……

原来,在万盛,大家都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当成重头戏,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大政治,将其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三个不减”,积极聚焦责任落实,不断强化机制保障,持续凝聚有效衔接工作合力。

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强化领导抓统筹,细化任务抓落实,深化帮扶抓巩固。目前,全区组建8个帮扶集团,组织47个区级部门、35家企业和13家金融机构对口帮扶8镇12村;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12家龙头企业、16家民营企业、16个商会对接帮扶8镇12村;下派3支驻镇工作队、12支驻村工作队、45名驻镇驻村干部,助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召开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暨全区农村工作推进会,筑牢各级各部门抓巩固、促振兴责任体系,强化工作合力,细化职责任务,扎实推动工作落实。

同时,我区持之以恒抓农民收入,以农业加工业和农村经纪人为牵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职能职责,压实帮扶责任,系统梳理、逐项对照,规定动作不漏项、基础考题得高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诗意盎然的丛林镇绿水村。 特约摄影 尹南源

2

聚集产业,引来“清渠活水”

近日,记者走进丛林镇绿水村,入眼所见,都与“蘑菇”有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村民开始种蘑菇卖给煤矿工人和晋林厂职工,食用菌产业得以发展。

2018年,丛林镇先后引进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重庆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原有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也将香菇、平菇等“大路货”品种,改成了珍稀食用菌,提升竞争力。

在重庆鑫润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内,一朵朵打着黝黑“小伞”的黑皮鸡枞菌,散发着独有的清香。公司负责人夏世祥介绍,这里过去是个传统食用菌种植大棚,种植香菇、平菇、双孢蘑菇。今年,丛林镇整合4个村涉农产业发展资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入股鑫润源公司,专门种植黑皮鸡枞菌和猪肚菇,销往重庆、成都、昆明、南宁等地市场,批发价每公斤近60元,供不应求。公司运营半年多,产值已达到1200多万元。

绿水村党支部书记蔡志华介绍,目前,绿水村共有6家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经营主体,已开发金针菇、鹿茸菇、黑皮鸡枞、猪肚菇、香菇、灰树花、秀珍菇、双孢菇等8种食用菌,实现年产食用菌6万吨、年产值6亿元,解决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600余人次。

可以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是夯实乡村振兴的“硬实力”。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有事做、有钱挣,农村才能活力四射。

今年以来,我区持续强化产业帮扶,安排资金316万元,帮助1692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展到户产业,全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61户次、1887.34万元,助力脱贫群众发展增收。

建立“两类群体”信息台账,加强对“两类群体”精准监测帮扶,促进持续稳定增收。逐一兑现“两类群体”人员3000元/人的就业创业补贴,从今年1月起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到户产业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户,并落实农业保险政策,为发展到户产业项目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购买生猪、高粱、玉米、水稻等农业保险,帮助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着力加强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216人次。5个就业帮扶车间共计吸纳脱贫人口就业30人。强化各类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公益性岗位在岗1034人。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助等创业就业政策,发放交通补贴1363人14.19万元。目前,全区脱贫人口就业3315人。

如今,全区累计发展猕猴桃、柑橘、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10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5个,家庭农场85个;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

南桐镇金龙村,美丽的秋日田园风光。 特约摄影 尹南源

3

聚焦生态,改善村容村貌

“村里环境变美了,交通也很方便,我决定从城里搬回来。”在金桥镇金堰村四合头村民组,村民张登琴笑着说。

以前,基础设施落后,村中荒草丛生,村民随处乱丢生活垃圾,环境脏乱差。为改善人居环境,金堰村以乡村建设为驱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向常年阻碍农村发展的环境顽疾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硬化道路、美化环境,金堰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村庄”“重庆市生态文明村”“重庆市全域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等。

然而,像金堰村一样变好变美的村庄在万盛比比皆是,像张登琴一样搬回农村居住的村民并不少见。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深入实施以“保洁、治污、改厕、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乡村“最美庭院”创建评选活动等方式,推进房前屋后、荒山荒坡绿化美化,持续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

聚焦“干净”“整洁”,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塘堰、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等面源污染进行清理。同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清洁户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广良好生活习惯,建立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改变村民不良卫生习惯。截至目前,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达100%,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获评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

在实现村庄“净化”的基础上,各地开展“五拆三建”活动,以拆危建、违建、残垣断壁、养殖畜舍、街厕等为契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村民庭院以及房前屋后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将“一处美”延伸为“处处美”,进一步为村庄“塑形”。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切实提高改厕技术水平,累计改造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767万户,改厕覆盖率达93.39%,农村问题厕所排查基本实现了清仓见底;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集中治理,建设市级分类示范村53个、国家级森林乡村4个;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8个镇、54个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目前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85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9.6%;建成“四好农村路”1184.8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实现区域内公交全覆盖,基本形成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格局。

如今,万盛正全面释放发展动能,铺开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