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克强金桥吹打源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金桥吹打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巴渝民间吹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桥吹打乐更是一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具有民俗性、群众性、传承
□令狐克强
金桥吹打源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金桥吹打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巴渝民间吹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桥吹打乐更是一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具有民俗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点,许多传统曲牌都有起源和传说,是民众表达情感的最原始、最基础的形式。
一、传统曲牌的起源
金桥吹打传统曲目繁多,有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有的若深闺佳丽,追蜂逐蝶;有的似游玩子弟,悠哉作乐;有的临摹出自然界各种动物声音,鸟语花香……许多传统曲牌或讲述民众辛勤劳作场景,或展示山水田园风光,或表现人们共同期望,祈求上苍赐予幸福安康的场面。
(一)《鸡公调》是“宫堂曲牌”中的“朝牌”。曲牌体现大户人家过生日时,嘉宾云集、高朋满座的场景。主人热情接待来宾,客人称颂道喜主人。客人来来往往,大家喝茶聊天,一副悠闲惬意的场面。
(二)《老朝》由金桥民间吹打“马风派”创始人刘多二创作。本意是“皇宫上朝”的大场面,再现主人站在朝门口,热情招呼、端茶递烟,真心实意欢迎朝贺者。
(三)《车字调》用于结婚。表现结婚庆典时,鞭炮声声、锣鼓齐鸣、媒婆引路,“回车马,盐茶米粒撒;姜太公在此,祝福大吉大利”的盛况。
(四)《花大姐》是金桥吹打传统曲牌。传说中的“花大姐”,美丽聪明,善解人意,是古代金桥民间吹打艺人心目中虚拟的偶像,表达艺人们既想靠近花大姐,但又不敢靠近花大姐的矛盾心理和感觉。
(五)《序曲》属金桥吹打早期喜庆类曲牌,由传统曲牌《哪里哪里抬起来》演变而来,表现了宋元时期金桥人民结婚时的逗乐场景。该曲牌节奏明快,旋律充满欢乐气氛。常用于开业庆典、文艺演出等场合,是大型演出时的开场保留节目。
(六)《祝福》属喜庆类曲牌,原指祈求上苍赐福之意。该曲牌欢快热烈,旋律优美,表达了金桥人民祈求平安、祝福美好生活的欢快场面。
(七)《采桑调》属说事类曲牌。古人对桑葚很崇拜,认为桑葚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到了桑葚采收季节,要像供奉神灵一样对桑树祭拜,歌唱桑葚颂歌。该曲牌乐调优美抒情,表现了人们对桑葚的感激和崇拜之情。
(八)《九牛星》属传统古老曲牌,典型的五声调式。曲牌描写了九颗像牛一样的星星在一起欢快逗趣的场面。
(九)《高山落水》原名《高山落地金钱》,是歌颂自然美景的乐曲。据金桥吹打艺人回忆,现代金桥吹打宗师向紫钦到外地传艺,经过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即兴创作了一首乐曲《高山落地金钱》,意为高山流水优美的声音,像铜钱掉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十)《五锤锣》曲牌源自吹打技法中的突出特点,结尾时有连续5次击锣而命名。后来,因有改进而听不出究竟有几锤锣了。该类曲牌还有“七锤锣”“九锤锣”等。
(十一)《大号牌》曲牌高亢明亮,气势宏大。常用于红白喜事饭前招呼客人吃饭。
(十二)《正宫调》金桥吹打古老曲牌,常用于喜事。曲牌严肃庄重,拜堂、祝福下跪时常用此曲助兴。
(十三)《凡字调》曲牌表达歌颂、赞美之意。在明清时,常在服务中讨主人欢心,从而获得更多的赏钱。
(十四)《上天梯》(含下天梯、中水鱼、杨柳番及过堂)曲牌表现了古时候的金桥人民在陡峭的山路上运送生产、生活物资的场景。该曲牌歌颂了人民勤劳勇敢和与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
(十五)《青水音》曲牌中的唢呐声描写了金桥青山一带的高山流水。悠扬的打击乐就像人们平静的心,表现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悠闲生活。
二、干打曲牌的由来
“清锣鼓”是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纯粹以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音乐。金桥吹打的艺人们把锣鼓纯打部分称为“干打”锣鼓。干,是形容词,即为干净、单纯的意思。打,是动词,即为敲、击、碰、撞。“干打”锣鼓在金桥吹打中有许多独立完整的锣鼓乐段,它与民间舞蹈秧歌、花灯的打击乐伴奏,戏曲中的开场锣鼓基本相同,属于一个类型。
(一)《急马锣》是“马风派”金桥吹打的代表作之一。只有钹、锣、马锣、鼓4种乐器打击形成的曲牌。鼓响“得格斗”,酷似马蹄声。曲到高潮时,只闻马蹄声。曲牌反映了金桥丰收后人民的喜悦之情。
(二)《丙丙》是根据川剧中武将出场的打击乐改编。
(三)《金银库》描写了金银库里的金银,进库与出库时的金属碰撞声。
(四)《凤凰头》描述了金桥地区美丽女性极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反映了女性泼辣、聪慧的性格特征。
(五)《三幺》以锣的打击方式命名,即三棒锣和一棒幺锣。曲牌简单明了,节奏鲜明。
(六)《水豆万年花》表达了春天来了,鸟语花香,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里打闹嬉戏的场景,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七)《三个懒婆娘》是金桥吹打曲牌中专用于表现喜事场面的欢快乐曲。场面喜庆幽默,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鼓、锣、唢呐3种乐器分别代表3个农妇的形象。演奏时而独奏,时而交织,时而合奏,表现出3个农妇泼辣、能干、热烈的性情,乐曲充满了风趣的乡村生活情景。
(八)《花幺妹上花轿》是金桥吹打乐曲中关于“婚俗”的专用曲牌。该曲牌有一系列乐曲,从花姑娘出嫁、上花轿、拜堂到进洞房,都有不同的乐曲来表现。《花幺妹上花轿》在欢庆中略带忧伤的低音唢呐,演奏出新娘依依惜别父母的真挚感情。
三、部分曲牌的传说
(一)《将军令》。相传唐朝开国之初,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吹牛角号的士兵被敌箭射中,号令无法发出。情急之下,会吹唢呐的将军拿出平时吹奏的唢呐,吹出了向敌军进攻的曲调。顿时,军队的战斗力大增,最终取得战斗胜利。后来,吹打乐曲爱好者便以此为基调,经艺人不断提炼加工,形成了现在的唢呐曲牌。为了纪念这位将军,金桥吹打艺人将此曲牌命名为《将军令》。
(二)《二排鼓》。唐末,播州被强盛起来的南诏国所夺,金桥地区也受到南诏势力的侵袭。这时,有一位叫傅清泉的金桥人,为了当地百姓的安宁,组织家乡子弟与南诏兵交锋。由于敌众我寡,将士士气不高。眼看战斗即将失败,傅清泉急中生智,命令搬出所有战鼓一字排开,每隔若干丈放置一个鼓,准备冲锋。第一次只用其中几人击鼓,战斗到一定时候,开始第二次击鼓。此时,百鼓齐鸣,敌方以为大批援军赶到,弃阵而逃,傅清泉率领的家乡子弟兵大获全胜,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傅清泉的后人以此为据,创作了曲牌《二排鼓》以示纪念。
(三)《倒钩刺》。金桥吹打一代宗师向紫钦一日应约,为当地一财主庆贺生日。当乐班全体人员路过一个名叫“道沟寺”的地方休息时,向紫钦突然兴趣盎然,随即创作了一首曲牌来演奏,并说想命名为《道沟寺》。恰巧,徒弟发现寺旁有一丛植物名叫“倒钩刺”,就以讹传讹,变成了今天的《倒钩刺》。
(四)《上山东》。演绎的是青山一个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故事。清朝乾隆年间,青山一位会吹唢呐的小伙子,新婚3天后便告别妻子,和舅爷一起到遥远的山东做皮货生意。丈夫走后,没有书信。妻子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于是天天坐在门前,望着山东方向等待丈夫的消息。晚上屋外过路人的脚步声、小狗嬉戏奔跑的吵闹声,都会惊醒新媳妇。可每每开门,都不是自己的丈夫。此曲牌表达了新媳妇无限思念丈夫的心情。
(五)《下山东》。是《上山东》的续集牌子。日复一日,新媳妇在百般思念中度过了三年岁月。有一天,去山东做皮货生意的丈夫突然半夜回家。丈夫想给妻子意外惊喜,便故意不开口,只是急促敲门。由于没有丈夫回家的消息,新媳妇始终都不开门。当丈夫再次敲门时,遭到忠贞的新媳妇一顿“青山大骂”。新郎暗自高兴,立即掏出唢呐,吹了一曲《花大姐》并报出了姓名。《下山东》真实展现了“妻子开门,夫妻拥抱;丈夫高兴,妻子落泪”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