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国际国内

2025年全市交通力争完成投资1079亿元 涉及这些项目→

重庆广电-第1眼TV 0 2025-02-08 11:34:29

第1眼TV记者从2月7日召开的“2025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我市交通运输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交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全年完成投资1013亿元、同比增长3%,高铁营业里程突破1100公里,高速公路开启

第1眼TV记者从2月7日召开的“2025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我市交通运输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交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全年完成投资1013亿元、同比增长3%,高铁营业里程突破1100公里,高速公路开启“四环时代”、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开工,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建成投用,三级寄递物流节点覆盖率100%。

运输指标保持向好态势  全社会客运量3.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14.7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7.6%、14.7%。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4868万人次、运输飞行起降32.9万架次,分别居全国第7、第8,均创历史新高。中心城区水上观光巴士和长江“三峡游”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8%、11.4%。邮政业务总量289.1亿件、快递业务量20.1亿件,分别同比增长24%、42%。

成渝交通一体化成势见效  成渝中线高铁等25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扎实推进,川渝首条8车道成渝高速改扩建开工,渝昆高铁川渝段通车,万州新田港二期建成,川渝省际通道增至30个,跨省公交达25条,全国首个行业区域发展标准印发实施。

对外开放通道提质增效  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向”网络持续完善,运输网络拓展到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投用,中欧班列中间走廊成渝中心专列首发、成渝累计开行3.6万列、居全国第1,水铁公3种运输方式累计运输货物超78万标箱、居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首位。

数字交通建设成效初显  数字交通基本能力体系构建完善,数字交通驾驶舱上线运行,“渝你同行”“渝路智管”等8个应用纳入市级“一本账”,“渝运安”等3个应用上线贯通、数量居市级部门第1梯队,“渝运安”应用车辆进入站场风险识别、装载多跨协同2项能力全国首创,极具重庆交通辨识度。

一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领域重点在以下方面发力↓↓↓

坚持战略为先,服务全局贡献度持续提升

成渝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走深走实。落实“十项行动”任务,累计召开川渝交通联席会议11次,印发年度要点等政策文件6个,川渝协同构建动力锂电池安全高效物流通道加快推进,重庆至巴中“复兴号”动车组首发,渝邻快速通道完成改造,成渝首条低空飞行航线开通运行,川渝首条跨省“一站多点”“双城巴士”正式开通,川渝部分地区实现邮政快递直接路由联通,19个“川渝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川渝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成效显著。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质效提升。成功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级3个、市级2个,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纳入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资金支持范围,平台集装箱循环共享“一箱制”纳入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入选国家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多式联运“一单制”入选国家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黔江集装箱班列、涪陵铁海联运班列、万州铁路班列、梁平中老跨境班列实现首开,跨境公路班车累计超1.9万班、总货值超127亿元。

长江黄金水道效益持续释放。联合11省市签署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合作意见书,成立重庆市水上法律服务和船员权益保护中心,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29亿吨,铁水联运集装箱量达到5.6万标箱、同比增长22%。全市船舶交易达到4215艘,交易额突破110亿元、规模突破600万总吨。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持续发力。新增试点任务3项、累计达到12项,89个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建成及在建率达到86%,累计形成创新体制机制43项、出台标准规范39项、发布政策文件47项,4个案例入选交通强国优秀案例。首批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完成验收,创建航线3条,2条入选国家交旅融合发展和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

坚持项目为重,铁公水空邮体系构建完善

高速铁路提速推进。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川渝段84公里,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881公里,其中高铁1107公里。宜涪高铁开工建设,重庆站启动改造,渝西、渝万、成达万等833公里高铁加快建设,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进入静态验收阶段,重庆东站站房全面封顶,形成“一枢纽十一干线两支线”格局。

高速公路持续加密。建成渝湘复线、渝武复线等8个项目363.5公里,全市通车里程达到4503公里,路网密度稳居西部第1。成渝高速改扩建、沿江高速南线一期开工建设。沿江高速北线、渝宜高速长寿至梁平段改扩建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农村公路不断优化。改造国省干线公路348公里,改建“四好农村路”3245公里,新解决12个乡镇通三级公路、904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村民小组通硬化率达到99.8%,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港航建设稳步实施。长江朝涪段整治完工投运、实现5000吨级船舶满载通航,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船闸正式通航、2台机组实现发电,涪江双江、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加快推进,九龙坡黄磏一期、涪陵龙头二期等5个项目完工,寸滩港“货改客”工程等稳步推进。建立川渝嘉陵江枯水期通航“放二蓄三”新机制,优化渝黔乌江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机制,船舶通航效率明显提升。

民航发展取得突破。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基本建成,高峰小时容量调增至60架次/小时,形成“六横三纵”空域重塑方案。开通通用航空短途试点航线7条,安全运行近900架次。邮政快递完善布局。万州、秀山建成投用二级区域分拨中心,西南首家菜鸟天猫国际保税自营仓、中通运输公司全国总部落户重庆,涪陵、潼南、奉节、巫溪、秀山5个区县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调发展示范创建名单。

坚持人民至上,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城市交通健康发展。创新开行通学公交、就医专线,新增定制客运线路71条,新增小巷公交18条,打造敬老公交34条,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301条,重庆公交数智化运营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市郊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至560公里,轨道分担率增至54%,1号线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4号线“背篓专线”连接城乡、火遍全网。

城乡交通融合发展。渝北、城口、沙坪坝、巴南4个区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万盛、垫江2个区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南川金佛山178环线、石柱冷水度假营地2条线路入选国家交旅融合典型案例,綦江成功创建全国城乡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北碚西山环线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路网效能不断提升。完成国省道检评2.1万公里,实施国省道预防性养护1050公里,2个危旧桥梁改造养护项目入选国家试点工程。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试点实施,路域环境持续改善,改造服务区7个,打造司机之家31个,新建超充站97个、充电桩840个、实现服务区全覆盖,ETC新增20万户、总量达到365.5万户、占全市汽车保有量59%。

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实施,淘汰老旧营运货车2万余辆,新开工建造LNG等新能源船舶30艘,拆解退市老旧营运船舶53艘,中心城区新增更新纯电动公交车1477辆、纯电动出租车2763辆,新增改造标准化码头泊位岸电设施47个,分布式光伏和加氢站建设有序推进。

坚持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效果明显

数字交通构架升级。“13681”基本能力体系加快构建,完成362类部门数据及31.8万项感知资源编目归集,基础数据、感知资源、能力组件等数字要素持续汇聚,78项行业关键绩效指标、208项体征指标全面融入三级治理中心,贯通多跨事件10个。

智慧场景不断拓展。建成渝湘高速主城至武隆段和石渝智慧高速公路,投用高速公路智能自助收费车道966条、单车通行效率提升20%,投用果园港智慧港口、作业效率提升30%,改造四公里枢纽等智慧车站13个、单车在站时间缩短50%。山区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和永川自动驾驶入选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货车超限车辆部市联合监管试点深入推进。道路运输“3类9证”电子证照全国畅行互认,违法行为溯源、非现场治超模式广泛推广。

科创能力持续增强。承办全国首届交通运输区域标准研讨会,形成川渝“13N”一体化交通标准架构,30个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渝湘复线双堡特大桥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高速公路公众出行新质服务体系获“数据要素×”大赛全国一等奖,公路隧道标准验证点入选国家行业首批标准验证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检测产业化年产值突破10亿元。谋划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近2600万元。

坚持改革求变,现代治理能力不断深化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邮运通”改革确定试点区县17个,创新“即时响应+无人机转运”等模式,开行首条无人机邮路、首条快递无人车投递线路和成渝间首条低空寄递物流航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与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持续完善,全市首个交通执法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成立运行,交通执法进社区服务创新推广,邮政监管下沉实现区县全覆盖。

依法治交深入推进。《重庆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顺利出台,《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重庆市水路运输管理条例》《重庆市公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等4个立法项目加快推进,首部水运工程造价管理、农村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办法、“渝快码”交通出行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5个,修订裁量基准970项,建成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全要素实景三维模型,创新“无人机+执法”“专家+执法”“互联网+执法”等监管模式,执法数据综合考核全国第1,2个案例入选全国执法典型案例、3个案例入选全国“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4个执法案卷入选全国五星案卷,委法规处、永川区交通运输委2个集体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出高效“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提供“一免四减”服务,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办结、两证齐发”。深化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7个道路运输高频事项“免申即享”,22个海事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域通办”。交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6大重点领域信用评价全面开展,信用交通区县建设和信用抽查复核扎实开展,“信用+维修”“信用+交旅融合”等场景相继推出。

坚持除险固安,行业底线红线守稳守牢

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两单两卡”全面推广,“三管三必须”落实落地,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7000公里,改造危旧桥137座,整治地灾78处,建成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20座,推进特长隧道结构健康监测2座、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预警试点15个、危险路段监测预警210处,完成公路设施管理精细化提升568公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网约车“揭榜破题”以及农村交通、铁路沿线、“夜游船”等集中专项整治,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交通应对有力,排查整治行业重大事故隐患1031个,“渝运安”辅助企业消除隐患7万余项、隐患解除率95%以上,全行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建成“1+38”公路抢险保通应急队伍,形成“1中心、6基地、10站所、N个救助点”地方水上应急救援体系,举办全市公路应急抢险、港口危货事故等综合演练,成功应对多轮洪峰过境,完成公路地灾抢险354次、水毁恢复重建332处,实施水上应急救援212次、救助93人次。印发高速公路“一路三方”协同巡查、协作应急等制度,现场处置更加顺畅。

2025年,重庆交通运输领域将以“1162”为工作主线,抓好提升政治能力这一首要任务,确保完成交通投资1千亿元以上,做好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推动数字交通绿色转型和战收官谋开局6项重点工作,守牢安全和稳定2条底线,奋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