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爱上了自然,比如山坡上盛开的野花、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小鸟、环绕山间的云雾,也可以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籍,比如《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你不需要带帐篷,如果有需要,就请印
□石文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爱上了自然,比如山坡上盛开的野花、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小鸟、环绕山间的云雾,也可以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籍,比如《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
“你不需要带帐篷,如果有需要,就请印第安人帮忙搭建一个小棚屋。他们会先把几根柳木竖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圈,把上端扎在一起结成一个拱顶,再用细藤条把柳树干巧妙地穿插固定起来,上面的叶子都保留着,让你在夜晚能透过缝隙数星星。”这便是这本书名的由来了。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以在沙漠小镇十二年的生活经历为背景,写就了这本自然文学经典作品。如同一个我们久未见面的老朋友一般,将她在长达十二年的旅程中遇到的植物,动物、高山、流水、小镇居民,甚至也可以是一次暴风雨,将关于巍峨的内华达山脉她所知的一切向我们缓缓道来。当我阅读这本书籍的时候,一场突破的时空限制的旅行便开始了。“无界之地”即使是个沙漠,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也从来不缺过生命。“多么希望这片土地也能培养她的人类子孙具备这样的品质,让他们一有可能就全力以赴,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只是试试。”无界之地的植物是强大的,你能在此感叹生命的神奇和伟大,只要有生存的必要条件,只要拥有足够的雨水,就会不停地向上生长而不是安于现状。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很难想象各种丝木兰,仙人掌,矮小的草本植物竟上达千种。沙漠不是荒芜的,沙漠上也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
“要理解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你都必须了解它赖以生息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气候变迁。”“当风停雨歇的时候,望着天空以及天上的流云可算是最好的消遣了。”每看一句,每看一页,自然在我眼前不断变化场景,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属于我童年的那个小小村庄。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村庄对于人来说是寂静的,但你如果可以脱离人的这个身份去感知村庄,你就能听到热闹的声音。那可以是鸟儿在扑腾翅膀,也可以是植物所展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还可以是河流或缓或急地流经某处。
到了粮食丰收的季节,有些地坝晒着谷子,有些地坝晒着玉米、辣椒,这时万里无云的晴空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惊扰了村里的人们,于是一场和老天爷的抢收大战便开始了。晒着的粮食是不能被雨淋湿的,否则有可能会发霉,甚至出现虫害等问题。当然有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有时候就变成了豆大的雨点突然一颗一颗地从天空掉落到地面。村里第一个听到雷声的人大吼一声“打雷咯”,这时正在休憩、正在忙农活的村民都会匆匆忙忙带上竹箩筐,竹扫把,簸箕等工具抢收粮食,家里有小劳动力的也得加入到这场行动中来。天上的雷声吼一次,就好像在催促地上的人们手上的动作要更快一些。用耙子归拢谷子,用簸箕将谷子从地上转移到竹箩筐,用竹扫把将谷子清扫到一堆,一家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最后终于在一场暴雨前成功将粮食转移到了屋里,又再一次完成了和老天爷对抗的一次壮举。
“观察云的变化最能让你洞悉暴风雨的来去走向。”这时天上的乌云开始集合,太阳躲起来了,天气不再那么明亮,仿佛被笼罩了一层灰纱。先是一颗,落在地面上又很快蒸发,再是两颗,接着三颗,然后是无数颗雨滴从天上倾泻而出,像是天空的水管破了,也像是谁在天上泼水,雨水一整盆一整盆地往人间灌。暴风雨的形状七扭八歪的,是竹林,是树枝的摇摇晃晃,这时候待在家里就能感觉到很安心。暴风雨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乌云散去,太阳又现身了,被雨水冲刷过的天空蓝得更加的明净、透澈,挂在植物上的雨珠也亮晶晶的,空气中还能闻到一股莫名的清香。
当村里的年轻人背井离乡,不再弯腰耕耘脚下的土地,就到了野草狂欢的时刻。“被人类遗弃的土地上,野生植物会慢慢回春,一点点收复以前的失地。”等到了它们成长的季节,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有泥土,即使是在一块石头微小的缝隙中,你都能看到朝外生长的野生植物在夹缝中生存,没有了人类的干预,它们在黑暗中挣扎了许久后终于得见天日。它们先是趁人类不注意的时候探出一点头来,再后来是探出了整个身子,然而这还没完,只要多给一点雨水,微风,阳光,它们便更加有恃无恐地往外冒,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它们寸土必争。谁会在意一株野草的生长呢,也许泥土会在意,也许小虫会在意。
虽然在我十一岁左右的时候我家搬到了城镇生活,但当我偶尔再一次回到这个小小村庄,回到这个对于我而言更为广阔的世界,那是任由谁也无法剥夺的我和村庄的故事,以及我对这片土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