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群在这个急于定义成功的时代,“早慧”仿佛是通往辉煌的捷径,而“晚熟”则常被视为迟缓或不足。但莫言笔下的《晚熟的人》,却如一缕温暖的春风,拂过心田,告诉我们:人生的美好,无关速度,而在深度;人性的光
张 群
在这个急于定义成功的时代,“早慧”仿佛是通往辉煌的捷径,而“晚熟”则常被视为迟缓或不足。但莫言笔下的《晚熟的人》,却如一缕温暖的春风,拂过心田,告诉我们:人生的美好,无关速度,而在深度;人性的光辉,不惧迟到,只因真实。书中每一个晚熟的角色,都像是一颗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外界的风雨、时间的推移,都是为了那最终破土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教会我们,不必急于证明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之树,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周期,终将在合适的季节里,枝繁叶茂。
阅读《晚熟的人》,如同进行一场心灵的远行。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共同的孤独与渴望,理解与宽恕。它告诉我们,不论何时启程,只要心中有光,生命之花就能在任何季节绽放,且更加绚烂夺目。这本书,是对这个时代焦虑与浮躁的一剂温柔解药,它提醒我们,生活的真谛,在于体验而非超越;人性的美,在于真实而不在于完美。《晚熟的人》是一份邀请,邀请我们慢下来,去品味生命中的每一次迟来的花开,去珍惜那些让灵魂变得更加饱满的晚熟时光。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故乡人事,面貌全新,篇幅紧凑,却各有曲直。该书由12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组成,却偏用其中《晚熟的人》来作书名,作者莫言对“晚熟”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读罢此书,我似乎明白“晚熟”背后的深刻内涵。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探索与思考,不过度定义自己,努力成长、努力变化,成熟之后还是会再次成熟。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
《晚熟的人》里这些话,仿佛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让我找到了知音,感觉像是在写生活中的自己,还有身边的朋友,不都是晚熟的人吗?如果生活中可以保持童真,不被生活摧残,那该有多好。想起一个朋友,也是晚熟的人,因为喜欢文学,因为喜欢浪漫,因为不懂太多心机,在生活中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不是她不好,而是她不懂世俗,不懂人性,不懂除了父母,谁也不会捧着她的道理。就像莫言说的:“一切都很正常,只有我不正常。”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好人,只是频率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也不同罢了。
小说集看完,我看到另外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构成的世界,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什么是早熟?什么是晚熟?“早熟”的人以为聪明,过早地展现那点能耐,结果反而弄巧成拙,竟也成为真正晚熟的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成长,到老来终日混混沌沌;“晚熟”的人带着一股憨态、一副真诚,踏踏实实做着自己,对人对事自然而然,终将得来内心的安稳和圆满,从这个意义上讲,反倒是真正的早熟。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少年到成年,经历了从稚气到成熟的阶段,从坦率热烈到稳重得体,还能做到哪怕生活以痛吻我,我还能报之以歌。相对于晚熟的人,忽然开窍,或许也不是学会了投机,可能只是为了谋生的转变。
在现实生活里,不管早熟也好,晚熟也罢。希望每一个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到了哪个年龄,都不要放弃内心的善良与美好,试着从容而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遗憾与无奈。人生这趟列车,你永远不知道抵达终点的是哪种人,所以放平心态,做好自己,也能收获这一路的不同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