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倩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2021年至2025年在全体公民中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法
记者 刘 倩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2021年至2025年在全体公民中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普法是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乡村依法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我区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推进一系列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普法工作,将“漫灌式”普法转变为“滴灌式”普法,不断增强普法针对性、实效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法治保障。
我区开展“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暨“莎姐守未”主题活动。记者 王泸州 摄
1
聚焦依法行政 提升法治素养
为促进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带头学法、严格依法办事能力,区农业农村局聚焦依法行政,以完备的制度作为坚实依托,以健全的机制提供有力保障,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
自2021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根据日常检查、专项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情况,对我区200余家种子、农药、兽药等经营门店进行检查,发现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违法线索60余起,立案调查49起,罚款13万余元。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公平正义。区农业农村局紧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严格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将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纳入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组织党小组会、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共计240场次,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等内容,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涉农领域法律法规,多形式提升干部职工法治素养。
同时,该局通过“春雷”“零点”“红牌”“绿剑护农安”等专项行动,聚焦农资打假、长江十年禁渔、私屠乱宰、动植物检疫、动物违规调运等内容开展执法,重点查处农资质量、畜禽屠宰、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有力推动了普法工作落实,提升了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和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建设水平。
区农业农村局、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东林街道联合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执法行动。 记者 袁治卫 摄
2
聚焦乡村治理 增强法治意识
“昨天我去河边钓鱼,听人说现在连钓鱼都不让了,是真的吗?”
“是呀,我听说现在抓得严,万一被罚咋办?”
近日,在东林街道菜市场附近的一处院坝里,空气中还带着早市刚散去的烟火气,几个大爷大妈正聊着钓鱼的事,旁边的小伙子随口一问,话题瞬间把人带进了农贸市场的“小板凳”普法课堂。
“小板凳摆好了,来坐一坐,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个事!”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把法治课堂搬进集市,执法人员围着小板凳,面对面给市民讲解农业法规,重点围绕长江十年禁渔、秸秆禁烧等方面进行普法宣传,不仅讲政策,还结合真实案例答疑解惑,让老百姓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小板凳一摆,大家围拢来,政策讲得更清楚,问题问得更多了!”区农业农村局的执法人员笑着说,“以前讲政策,村民拿着宣传单点点头就走了,现在他们愿意坐下来,把政策问清楚、弄明白。”
“小板凳”院坝宣传只是聚焦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区农业农村局聚焦乡村治理,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区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及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升市民的法治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农贸会、各类集市等,以“法润千里、治汇广大”、科技“三下乡”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在乡镇、集市、农村等广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发放数量众多的宣传资料,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全力推进“法律进农村”活动,组织镇村各级干部职工观看宪法相关宣传视频1500余人次,村民观看学习宪法、民法典、涉农法律法规等普法视频2000余人次,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
截至目前,村民法治教育和村民小组“法律明白人”覆盖率达100%。
金桥镇青山村苏家岗村民组村民在田间学习新《种子法》。(资料图)
3
聚焦乡村振兴 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掌握了很多柑橘高产、栽培技术等实用方法,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销路。”在全市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骨干培训班,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蔡志华说。
为发挥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区农业农村局绘制时间表、路线图,把培育示范户与各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将“学法用法示范培育”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重要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把“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同“高素质农民培训”、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明白人”等工作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围绕农村土地纠纷、假劣农资、邻里矛盾、防诈骗、依法信访等重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培训26场次。
同时,全区农业农村系统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56个行政村法律顾问、调解组织全覆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与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子覆盖率100%,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227户、市级农业法治工作先进典型人物1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蔡志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成功创建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纳入2024年度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储备基地3个,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8%,有力带动农民群众提升依法办事能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