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国际国内

丰都:用时光筑“桥”的摆渡人

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0 2025-05-14 16:57:55

42载春秋更迭,他以时光筑“桥”,连接起龙河两岸的烟火日常,成为乡亲们最贴心、最踏实的依靠,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刘树国。


在丰都县三建镇

一个叫大河坝的渡口

有一条小船、一个摆渡人

还有来来往往的一群人


42载春秋更迭

他以时光筑“桥”

连接起龙河两岸的烟火日常

成为乡亲们最贴心、最踏实的依靠

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刘树国



初夏的清晨,当带着些许凉意的晨风掠过龙河水面,土生土长的摆渡人刘树国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今天是三建镇赶集的日子,相较往日,乘船过河的村民自然也多了一些。




木桨划破平静的水面,渡船在两岸间来回穿梭。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刘树国在这片水域上,默默坚守了42年。“1983年,大队缺人开船,选中了我,我就干起了这份工作。” 刘树国回忆道。那时,这里没有公路,也没有桥,附近300多名村民进村出村全靠一把橹。



“我们坐了一二十年了,我们在红旗寨村这边种地,一天要坐三四次。 ”三建镇鱼泉子村村民向后英说。


“我们在红旗寨村种地,坐刘师傅的船已经一二十年了,每天要往返三四趟。” 鱼泉子村村民向后英说。刘树国介绍:“过去,村民赶场、就医、走亲访友都要经过这里。最繁忙的时候,一天有100多人乘船过河。”




开始摆渡的那一年,刘树国只有23岁。转眼,42年过去了,65岁的刘树国已平安摆渡20余万次,服务龙河两岸群众近130万人次。经年累月的撑船摇橹早已让刘树国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刚来的时候,渡船还是木船,后来换成铁船,这些年,我已经划坏了三条铁船。”


这些年,刘树国见证了两岸的发展变迁,也体会了“谁家没个事”的急切。1985年汛期,同村有位老人突发疾病急需过河就医,刘树国二话不说,在村民的协助下将病人平安送到了对岸。




42年来,刘树国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而他的生物钟,早已被定格成村民眼中“24小时随叫随到”的摆渡人。“有时候要过河赶车,电话一打,刘师傅马上就来。遇到年纪大、背着重物的老人,他还会帮忙背上岸。” 村民冯数荣说。


早些年,村里不少人外出务工,刘树国也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短暂离开一年后,春节返乡的他再次被村民挽留。此后,刘树国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渡口。“之前换过其他摆渡人,但大家都觉得不合适,最后还是请回了刘树国。他为人诚实可靠,大家信得过!” 村民敖桂泉道出了其中缘由。



十年前

为了让等船的人

有个遮荫歇凉的地方

心细的刘树国还在岸边

种下了两棵黄葛树



“太阳大的时候,村民等船容易中暑,有了这两棵树,他们就能在树荫下歇歇脚。”如今,这两棵黄葛树已枝繁叶茂,成了刘树国在渡口无声却最忠实的“搭档”。连同黄葛树一同成长的,还有这里日新月异的交通变迁,以往进村出村全靠一把橹的日子,正逐渐成为历史。



刘树国介绍

现在两边路通了

过河的要背大东西的就不背了

车子直接拉到家

只有买点小东西才从这里过河

一天要接二十几个

或者三十几个人左右



但刘树国从未想过离开:“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划下去。我热爱这份工作,就想让大家过河更方便些。”





刘树国

龙河岸边一个摆渡人

从少年到暮年

他将自己的人生

刻进了大河坝渡口的晨曦暮色


42年如一日

摆渡着自己的人生

也摆渡着他人的生活


他也许不懂“初心”的宏大叙事

却用日复一日的用心

让凡人善举成为照亮行路的微光

这世间最动人的

从来都是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滚烫真心!


记 者:周国勇  王 露  赵胤越  

许华安 敖靖雯 罗铁成

编 辑:李玉婷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