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国际国内

何以重庆|渝北:借“机”起飞

七一客户端 0 2025-05-16 15:43:05

坐落在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图/渝北区委宣传部有人问,渝北在哪里?走进渝北区,我们拾起一块块答案碎片。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4条跑道的机场,我们看到重庆从这里飞向世界,世

 坐落在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图/渝北区委宣传部

有人问,渝北在哪里?

走进渝北区,我们拾起一块块答案碎片。

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4条跑道的机场,我们看到重庆从这里飞向世界,世界在这里走进重庆,往来的脚步在这道“空中大门”交会。

在重庆空港新城,我们看到一座年轻的城市伴随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立而崛起,塑造着渝北新的轮廓。

在“三龙”片区(龙溪街道、龙山街道、龙塔街道),我们看到这片渝北最早开发的地方,借助机场高速(今渝都大道)向北出发,一路生花。

……

寻找中,我们看到标杆数据:2024年,渝北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近2770亿元,连续多年全市第一;建成区面积超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20万,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渝北,重庆第一经济大区、第一人口大区,重庆的空铁枢纽、内陆开放的空中门户,正以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作为、综合经济实力领跑全市的姿态,立西南开放之潮头、当重庆改革之先锋。

寻找中,我们穿越时空,与渝北城、渝北人好好相遇了一次,看到了渝北如何借势机场从郊区向城市大步迈进、从农业向工业发起冲锋、从封闭向开放实现蜕变。

将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后,我们不禁感慨:渝北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光鲜亮丽的地方,而是在借“机”起飞、跨越发展的路上。

 黄昏时分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图/渝北区委宣传部

借助机场走向开发开放

2025年3月17日,渝北区两路街道丽景天成小区一栋楼的顶层上,黄尧稳持手中相机,将宽阔的江北机场定格。

“以前这里全是农田,小时候我常在里边奔跑打闹。”他把刚拍的照片和儿时的记忆做了比较。

渝北区前身为江北县,经济实力曾排重庆最末,绰号“江老幺”——道路破、思想旧、发展慢。

“转机发生在机场落地。”在黄尧的认识里,家乡因机场而变,在机场旁长大的他后来也到机场工作,成为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员,“很多人好奇,江北机场明明在渝北,为什么叫‘江北’,就是因为渝北区以前叫江北县”。

机场选址渝北,并非偶然。

地理上看,渝北西南部地势平坦、紧邻市区北郊,发展潜力充足,其中两路街道沙坪社区(原沙坪乡)有一片开阔的台地,正好可以修建机场。

1985年,江北机场正式开建,并于1990年通航。

 《江北县两路镇总体规划(1992—2010年)》。资料图

“开工后,我常去看热闹,因为从没见过这么多机械、这么大场面。”黄尧说,“当时大家还不懂修机场的意义,但几乎每个渝北人都确信家乡将因此而变。”

家乡的确变了——道路因此延伸,城市因此生长,郊区农业县有了机场后,逐渐站到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

1992年,江北县于机场附近启动两路城南开发,以新城展现新形象。双龙大道,是新形象的起点。这条宽40米、长近3公里的主干道,以北有机场立交,以南有机场高速,沿途绿树成荫、新楼林立,与逐渐四通八达的路网连为一体,构建起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双龙大道,预示着渝北从郊区向城市迈进,而道路那头的机场高速,则见证了渝北从农业向工业发起的冲锋。

机场高速因配套江北机场而建,南起龙溪片区,北接江北机场。龙溪片区接壤江北区、靠近渝中区,于江北机场开工同年启动开发。逐渐向北延伸的机场高速则进一步释放了龙溪片区承接主城产业转移、自主发展工业的潜力。随后,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主城老牌企业搬来落户,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等大型企业来此兴建新厂……这里的发展一度十分火热。

随着高楼生长、车流汹涌,机场高速渐渐变为一条快速路,新的城市主干道在两路、龙溪片区之间纵横,翠云、鸳鸯、人和等片区也愈发繁华。

江北机场促进人流、资金流快速流通,打破城市化进程的凝滞,但它并不只是一处人来人往的景观、飞机起降的驿站,还承载着渝北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2007年,重庆空港新城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核心区用于江北机场运营保障、配套服务,辅助区从两路向西扩展。本地人口中常说的“西区”“空港新城”指的就是辅助区。2016年,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后,辅助区成为临空商务区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空港新城辅助区。图/任天驹

“目前,空港新城‘五纵七横’路网建设已完成80%,交织出便捷与幸福。”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在同茂大道上,往西能到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逛展会,往东能去江北机场‘打飞的’。”

沿着同茂大道,向西穿过中央公园,我们在路旁看见一栋高楼——方大航空国际总部,这是渝北借“机”而上、迎风起飞的具体表现。

2024年,渝北与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方大航空国际总部落地渝北,项目涵盖航空客运货运、航空培训等多个领域。眼下,捷报频传:方大航空培训中心首台模拟机正式启用;方大集团旗下海航航空集团在渝投放客运运力50余架、开通运营国际和地区航线13条;依托货邮运输业务,方大重庆航空城货运项目吞吐量居重庆地区航空货运市场首位……

借助江北机场,渝北志存高远,建设城市、发展交通,开启跨越山海、四通八达的征程。

城内穿梭,1725公里城市道路见证新城崛起;提速疾驰,“三环五射”路网182公里的8条高速公路联通八方;乡间畅行,农村公路率先在全市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农客,村民小组通畅率达100%。

岸边遥望,长江、嘉陵江、御临河流经境内,通航里程约146公里;2024年启动重庆港主城港区洛碛作业区一期项目建设,作业区整体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铁公水多式联运内贸港。

铁路延伸。2015年开通的成渝高铁穿过渝北,让重庆进入高铁时代;2022年,东环铁路机场支线通车,动车组首次开进江北机场航站楼。当前,渝北“一环四射三支”铁路网基本建成,里程达204公里。

轨道纵横。2025年4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首列车运抵重庆铜锣山停车场;同月24日,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花卉园站封顶。数据显示,目前渝北区轨道运营里程全市第一。

坐拥西部地区少有的集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于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渝北内陆开放通道优势不断夯实。

面向未来、向新而行的“临空之城”蓄势而起。

抢抓机遇激活工业动能

依托机场区位优势,渝北交通建设加速、物流潜力显现,吸引现代产业集聚。

2024年,渝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21.5亿元,全市第一;下线整车76万余辆、汽车产业产值1902亿元,均占全市3成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6倍。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实现惊人跨越发展靠的不是朝夕之功,而是跬步千里。”面对如今成绩,渝北区原区长王怀定心生感慨,“尽管早年艰难,但渝北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

从机场启程,江北县在十年大开发、大开放中逐渐挣脱小农意识桎梏,走出思维峡谷,奔向工业现代化。

“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渝北不遗余力。”王怀定说,渝北早已吃够落后的苦,像是要填补以往工业薄弱的时空一般,努力引进更大更强的企业,让宽广的土地生长出更多价值。

1997年,两路以南,回兴、鸳鸯片区,一座工业园区(后迁至两路以北,今重庆空港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次年渝北引进长安福特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辆新型轿车生产项目,创下彼时渝北工业投资规模新高。

2001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到周边寻找新的增长点,渝北以整座城的赤诚张开怀抱,1个月召开6次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企业诉求,引来长安汽车次年在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建厂。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图/戴小霞

“龙头”车企加速,链式反应启动。

渝北渐渐听见摩托引擎的轰鸣声、客车轮胎的转动声,整车及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载着工业经济一路向前。鼎盛时,重庆每产两辆车,其中一辆就来自渝北。

但渝北并不安于现状。挑战来了,渝北就上;机遇到了,渝北就抢。

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风吹至街头巷尾。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以燃油汽车产业集群闻名的渝北,在市场受挤压时,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同样面临选择的,还有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

挑战与机遇并存。

渝北区相关负责人深入行业调研,走访长安汽车,探讨新工厂落地渝北的可能性与路径,到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多轮协商后与长安汽车实现又一次“双向奔赴”:长安汽车数智工厂落户渝北前沿科技城,并于2024年启用,设计新能源汽车年产能28万辆左右,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每60秒下线一辆新汽车。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图/胡瑾

数字经济浪潮愈发奔涌,新的发展机遇已然来临。当人们在享受北京、上海等地软件应用的便利时,在生产线上走向“智造”的渝北也在数据流中加“数”行驶,既加强“硬”实力,也补强“软”实力。

走进重庆仙桃数据谷,我们看见“智造重镇”的谋篇布局。这片仅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注册企业近1800家,15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软件信息产业高歌奋进。

在重庆仙桃数据谷,渝北还与众多企业共建全国首个万人研发汽车软件产业基地,以重庆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为链主,汇聚中科创达(重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奥莫软件有限公司、重庆光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汽车智能化核心企业,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推出智能产品量产装车超4000万辆,汽车智慧速度越提越快。

“按市、区关于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安排部署,我们因地制宜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本地制造业注入数字活力。”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路走来,汽车产业与渝北同生长,见证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史。但在渝北工业“大花园”中大放异彩的,并不只有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是渝北抢抓机遇筑成的一大支柱:十余年来已形成以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翊宝智慧电子装置有限公司为代工,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配套的产能集群,去年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市超7成,全球每20部手机就有1部“渝北造”。

创新路上,渝北多点开花: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超细玻璃纤维”为国产大飞机C919穿上轻薄“棉衣”,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超微型“黑刺”无人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重庆钜芯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国发布首款智能双目立体视觉芯片……2024年,渝北研发投入近130亿元,总量连续7年全市第一;区县科技竞争力连续7年全市第一。

在数十余年来的乘势而上、奋起直追中,我们看见渝北的坚韧,而在重大国家战略、工程的推动与实施中,我们看见渝北的担当。

去年夏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一笔:重庆渝北、四川广安携手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与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签约,一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即将破土,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超过25万辆重庆新能源汽车安上“绿色心脏”。

今年春天,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北换流站设备验收合格,从天上过的“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线路已接通重庆大地,投运后每年超360亿千瓦时的电量将为山城万家灯火增添温暖亮色、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清洁动能。

渝北,大有希望。

焕发生机成就大美城乡

经过多年奋力打赢翻身仗,渝北已然拥有通达的交通、繁荣的工业,但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角度,集聚大量人口的渝北并不满足于此,不仅要勇当开发高地、产业旺地,还要争做人居福地。

很多人知道的中央公园、铜锣山矿山公园、龙头寺公园等都在渝北。这些出色的绿色家底,让渝北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公园城市。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碧津公园。图/刘泳含

采访期间,渝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份成绩单:城市绿地总面积全市第一、绿地年增长总量连续十年全市第一、城市公园数量全市第一、公园管理水平连续十年全市第一。

这些成绩让我们相信,平衡城市发展与绿色生态已成渝北强项。但我们也不禁好奇,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底气来自哪里?

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渝北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区精神文明办公室原主任李蜀霖。在他的书房里,渝北的山河地形、资源禀赋、产业未来,都能在一本本收藏中窥见一二。

在收藏中,我们看到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山南北展列,长江、嘉陵江两江东西傍流,御临河、后河两河左右萦绕,玉峰山、照母山、张关—白岩等坐落于此,构成渝北厚实的生态发展家底。

“再加上持之不懈的营湖筑园,现在的渝北拥有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公园城市名副其实。”在李蜀霖的介绍下,我们对渝北“大美”的一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都说工业经济与田园牧歌难以在城市中同时平衡,但在从“江老幺”变身开发高地、产业旺地的进程中,渝北却并未让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焦炭城”出现,或许就是因为在发展中坚持既要经济又要生态。

要生态是一项精妙活计:需要一座城市以生态为底本,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以契合在经济增长中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既定目标。

“实现这样的目标,绝不是靠简单增加公园数量就可以的,而是要用生态价值串联起渝北生产生活方式和宜居宜业价值观念,激活城市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渝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王聪的一席话,道出了生态修复背后的美丽渝北建设新路径。

为直观感受这份新路径建设修成的“正果”,我们走进有“重庆九寨”美誉的铜锣山矿山公园。2024年,重庆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图/重庆临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周末的铜锣山矿山公园游人如织,附近石船镇石壁村村民曾德健开着观光车,载上一拨又一拨游客在田园风光中往来穿梭。

“村里变美了,游客爱来,自己住着心情也好。”曾德健所感,与曾经大规模露天采矿活动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的生态退化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因石灰岩矿资源丰富,铜锣山曾是当地有名的碎石开采矿区。附近村民难忍遮天蔽日的尘土,搬走了不少。2012年矿场关停后,山上留下41处废弃矿坑,一片萧条。

2018年,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被列入全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按照“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合理利用区”分区治理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废弃矿山终于蝶变为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焕发生机的,不只是矿山,还有民生。

“满血复活”的铜锣山,吸纳了周边200余人就业创业,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当地政府通过无偿提供农产品交易中心售卖农副产品;鼓励农户开设农家乐;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以地入股,与社会投资主体合作办企等方式,推动生态价值变现。

如今的铜锣山矿山公园,41处废弃矿坑成了新风景,以漏斗状、竖井状等不同形态呈现。其中12个蓄水矿坑形成了坑塘湖,不乏出现“七彩池”“心形池”等景观。水的颜色还会随着日照时间、方向及温度等发生变化,水体清澈、色彩绚丽。

这些变化,让当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而渝北要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市,自然也包括广阔的农村地区。

大盛镇青龙村,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不断延伸,一栋栋极具特色的巴渝传统民居依山傍水,汇聚成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

统景镇中坪村,古朴而不失雅致的庭院、视野开阔的村落公共空间、合理配置的生态停车场、错落有致的景观小品,无不展示着和美乡村的精雕细琢;

兴隆镇牛皇村,200多个感知设备覆盖18个村民小组的重点区域,辖区内环境卫生、治安情况一目了然……

此外,放眼渝北,长江渝北段水质类别常年稳定达到Ⅱ类(优);各项空气质量指标连续5年达标;已建成152个城市公园,城区绿地总面积近40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

这样的美,让生活在渝北的幸福表达更具吸引力。

手握经济与生态两张王牌,渝北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越的生态与自然资源禀赋,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打造门户西南、走向世界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