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社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孩子收获健康快乐

0 2025-05-21 10:16:14

第五届川渝青少年交流活动暨第一届“黑山谷杯”青少年棒垒球联赛比赛现场。(资料图)记者刘倩2024年12月,“奔跑吧·少年”2024年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万盛馆圆满收官。本次大赛是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单项比赛

第五届川渝青少年交流活动暨第一届“黑山谷杯”青少年棒垒球联赛比赛现场。(资料图)

记者   刘  倩

2024年12月,“奔跑吧·少年”2024年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万盛馆圆满收官。本次大赛是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单项比赛级别最高的赛事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市26个区县、500余人参赛。

时隔4个月,2025年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第一站(男子)也成功在万盛举行。

除此之外,我区还承办了重庆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全国“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这些无一不是我区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万盛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理念,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为抓手,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格局。

2024年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暨第9届中小学“雏鹰杯”校园足球赛。(资料图)

1

体教融合   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2022年,万盛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被中国羽毛球协会授予“2022-2025年新周期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这是万盛自2007年以来,连续5个周期荣获此项荣誉。

万盛作为羽毛球之乡,紧紧围绕羽毛球优势项目建设,强化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设施建设,不断夯实青少年后备人才基础,最终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羽毛球协会高度肯定和一致认可。

为加大青少年运动队伍的普及力度,提高青少年运动竞技水平,缓解后备人才缺乏,我区以中盛小学为试点,探索体教融合,依托该校体育场馆和训练器材,面向全区选拔具有体育运动特长的青少年,打造了羽毛球、田径、跆拳道、足球、篮球6支青少年运动队。

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安排专业教练员进入中盛小学,对青少年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和指导。学校发挥主场作用,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学校体育课和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同时,按照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要求,选出表现突出的运动员代表万盛参加市级青少年体育竞技项目比赛。

打造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只是我区培养后备人才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区在突出政府主导,把青少年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万盛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我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20-2025)》,制定印发了《万盛经开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同时,重点抓好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科技体育(定向运动)训练基地和全市残疾人羽毛球训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打造竞技体育品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发展,完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截至目前,万盛建成国家级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市级体育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个;向市级专业队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20余名,向全国重点高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00余名。

下一步,万盛将进一步加大基地的基础训练设施的投入,为训练队伍竞技水平提升提供坚实保障;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练员训练业务能力,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向市级专业队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第26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高水平组(南区赛)比赛现场比拼激烈。(资料图)

2

立足优势   扩大竞技体育品牌影响力

2024年,第五届川渝青少年交流活动暨第一届“黑山谷杯”青少年棒垒球联赛在我区成功举行,和平小学获得U8年龄组第一名。

2024年,“奔跑吧·少年”2024年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我区举行,我区获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丙、丁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一场场全国、全市体育赛事,一项项优异的竞技成绩,折射出我区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竞赛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训练的重要杠杆之一。”区体育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犹连波说,近年来,我区立足竞技体育项目优势,重点加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科技体育(定向运动)训练基地和全市残疾人羽毛球训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建立以区专业训练队为核心、学校学生培训为基础、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

一方面,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全区青少年赛事计划、共同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制度,统一规划青少年体育训练重点项目,建立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重点项目基地学校、重点项目布点校、重点项目传统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五级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另一方面,制定印发《万盛经开区体育竞赛奖励办法》,进一步明确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和市级各项体育赛事的奖励标准,激发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下一步,万盛将办好“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体育系列赛事、川渝青少年篮球交流赛(第二站)、川渝青少年国际象棋交流赛、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社区亲子运动会(系列活动)等赛事活动,进一步扩大竞技体育品牌影响力。

市民在羽毛球公园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资料图)

3

特色课间   增加青少年课余生活乐趣

在万盛的校园里,“小胖墩”“小眼镜”“豆芽菜”变少了,爱运动的孩子变多了,学生健康指标不断提升,体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我选到了喜欢的体育项目!”“我喜欢轮滑”“我放学就和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国际象棋是我的爱好”……下午4点3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万盛小学的操场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

万盛小学党委书记邹翔介绍,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抓实课堂教学,广泛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花球啦啦操、花样跳绳等体育项目,拓展项目课程,开设20多个体育项目社团,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面向社会遴选优秀人才,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拓宽学生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每天上午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是中盛小学体育活动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分班级跑步入场,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广播体操后是学校的自编操“狮舞”。“狮舞”又称“后坝狮舞”,是重庆市非遗项目。

“‘狮舞’能体现雄狮的精神,通过改编成大课间特色活动,深受孩子喜爱。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创新了课间操的内容,提高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中盛小学党委书记犹慧说。

丰富多彩的社团和大课间为学生课余生活“加餐”,这只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万盛积极探索“1+N”体育教学和课后服务模式,严格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大课间体育锻炼不少于40分钟,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强化智慧体育课堂建设,与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搭建了智慧体教数字管理系统,实现了政府端、学校端、教师端、家长端(易操练APP)数据的常态化统计和大数据精准分析,2所学校试点开展数字化手段赋能课堂运动监测,全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40%。

同时,我区巩固学校、体校、俱乐部三大阵地,坚持“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理念,组建足球、轮滑、国际象棋等个性化体育社团200余个,实现“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项终身有益的运动技能”目标,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以“一校一品”模式,强化中小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建设,成功创建足球、田径、篮球等全国青少年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3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所,开发“花样跳绳+狮舞+国防教育”等品牌化校本课程,实现“一校一品”全覆盖。

全区还推行“体育课零占用”红黄牌预警制度、“无作业运动日”,确保每名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开发“运动闯关+”课程体系,创新开发师生啦啦操、篮球操、跳绳操等特色项目自编操20余项。

蓝天白云下的盛城。(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