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党员》2025年第13期在山城重庆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明媚晴天,还是狂风暴雨,你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网约车司机订单不断,为市民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员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编织城市快速配送
《当代党员》2025年第13期
在山城重庆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明媚晴天,还是狂风暴雨,你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网约车司机订单不断,为市民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员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编织城市快速配送的网络;货车司机一直在运输途中,为城市建设日夜奔波;主播大V们将镜头对准巴山渝水,助力这座8D魔幻城市“网红”更“长红”……
他们是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脉动的“毛细血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新就业群体普遍期盼有效的社会融入、充分的社会保障,这些期盼,就是社会工作努力的方向。重庆是一座超大城市,更是一座有温度的超大城市。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进程中,如何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重庆城市发展,是一道必答题。
今天,在重庆,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友好场景的行动持续不断,从解决现实难题到完善保障制度,再到汇聚治理力量,一幅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画卷正徐徐铺陈。
重庆(沙坪坝)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响应他们多元需求
——全方位友好,精准服务
中午11点是外卖骑手李林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在繁忙拥挤的龙湖重庆时代天街,他能接到更多的单子,却困扰于电动车停放在哪里最方便又不被贴单。
45岁的货车司机张云海跑了25年的车,一直以来,路途中休息、用餐、洗衣、洗澡等都很不便。
网约车司机陈权勇因为学历低、不懂技术换过不少工作,在进入网约车行业前他也考虑过其他职业,却因为学历这道硬门槛,错过机会。
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发展难……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劳动关系复杂,新就业群体面临的难题各不相同。
重庆有近280万新就业群体——外卖员约有80万人,货车司机约有40万人,网约车司机约有26万人,网络主播约有46万人,快递员约有6万人……
新就业群体类型多样、特点各异,他们大多靠线上接单,工作弹性较大,入职限制少,但劳动强度高,四季无休、三餐不定,普遍比较辛苦,经常跨平台、跨行业、跨地域工作和生活,有的甚至身兼数职。
难题再多,也必须作答。
近年来,重庆强化政策集成、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以友好场景建设为支撑,着力构建党建领“新”、服务暖“新”、管理护“新”、治理融“新”的服务发展新格局,全市16个部门联合出台关爱新就业群体15条措施,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点单式”发布53项服务项目,营造设施、人际、治理、未来等多元友好场景。
在G65包茂高速公路大观服务区“司机之家”,货车司机可以自行使用共享厨房,在长途奔波中也能有“两菜一汤”的抚慰;在龙湖重庆时代天街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驿站,外卖骑手和快递员可以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纳凉午休;在九龙坡区“渝路同心·红心蚂蚁登途驿站”,网约车司机不仅能安心休息,还能得到职业技能提升、安全知识讲座、政策解读等业务培训;在沙坪坝区的“友好小区”里,“骑手友好地图”的精准坐标让外卖骑手不再因迷路而耽误配送时间。
暖心场景出现在巴渝大地的各个角落。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公布了一组数据:重庆已建成友好驿站、友好商户等1万余个,新增骑手临时停车位6198个,首批试点“爱新餐”服务超4万人次,搭建“小哥来了”数字化应用场景,骑手平均入门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5秒钟,聚焦新就业群体入职、晋升、转岗等各阶段需求破解职业发展瓶颈,帮助获得人才等级认定3599人、大学圆梦320人。
从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到通行无阻、提升自我,重庆的人文温度正温暖着新就业群体的方方面面。
2025年5月20日,一名快递员在重庆市江北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接取免费茶水。图/王全超
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完善保障政策,居有定所
外卖骑手宁书香来自四川,在重庆跑了好几年外卖,一直租房居住。
“房租年年涨,居无定所的感觉很不好,一直想有个稳定的住处,可买房又遥不可及。”宁书香道出了众多新就业群体的无奈。
如何让新就业群体在这座城市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重庆一直在探索。
为解决住房问题,重庆率先打破户籍限制,规定新就业群体与本地居民享有同等申请公租房资格,满足住房、收入标准等条件即可申请。
不久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面向外卖骑手等举办了一场公租房专场政策宣讲会。宁书香也参加了,并当即提交了申请,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目前,重庆已保障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1万余套公租房,并推动完善公租房小区就业保障、教育关爱、生活配套、精神关怀等服务。不仅如此,对于想要购房的新就业群体,重庆也给予了创新性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建立了灵活就业人员“愿缴能缴”新机制,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开户41.2万人。
住房问题解决了,子女的教育和生活照料同样牵动着新就业群体的心。
过去,一到暑假,在重庆市合川区送快递的袁太敏和妻子沈果就要皱眉——孩子放假在家没人管,两人干活儿都放不下心。
如今,他们终于能够踏踏实实地喘口气。原来,合川区今年推出了“合你童行”青少年节假日关爱服务项目,孩子不仅有人照看,还能在兴趣班学到有益的内容。
为让新就业群体能放心拼搏、放手闯荡,重庆正推动惠民政策应享尽享、精准直达,实施新就业群体子女托管项目3000余个,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面向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愈来愈完善。重庆市司法局严格实施新修订的《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全面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向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针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不同于传统劳动关系、劳动形式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同时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预防项目,骑手遭遇突发事故后,通过App“一键报案”,即可快速通过职业伤害确认,获得医疗费用报销。
赋予他们崇高荣誉
——“骑手”也是“帮手”,双向奔赴
龚希松已经做了5年外卖骑手。最近,他成了一名同行羡慕的“红岩骑手”。
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红岩精神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近年来,沙坪坝区成立“红岩骑手”志愿服务队,招募具备奉献精神的骑手成为“红岩骑手”,担任兼职网格员。
“送了5年外卖,我感到变化很大,现在工作和生活都更加顺畅了。”龚希松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胸前的徽章,“这是这座城市给我们最崇高的荣誉。”
“龙湖重庆金沙天街下穿道的窨井盖坏了。”
“建筑巷10号2单元路口有乱堆放的杂物,过路行人容易摔倒。”
……
一条条报告信息,从龚希松的手机微信里发出,社区网格员接到报告便马上处理。“骑手”变“帮手”,在龚希松看来,发现安全隐患“随手拍”、遇到群众困难“搭把手”是他作为“红岩骑手”的使命,也让他收获了更多成就感。
在感受温暖、享受服务的同时,像龚希松一样加入志愿队伍的新就业群体不在少数,大家主动到街道、社区报到,发挥走街串巷、人熟地熟的优势,修补了一个又一个城市补丁,社区不少杂事、烦心事也迎刃而解。
在重庆市南岸区,全区1600余个网格中,50%以上的网格都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力量的加入,“江南‘新’锋”志愿服务队已基本融入南岸区“141”基层智治体系;在合川区,骑手吹哨、社区应哨,9支新就业群体组成的“蓝骑士”志愿队伍报送问题线索350余条,推动解决安全隐患问题100余起;在沙坪坝区,千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经过身份认证和登记培训后,加入“红岩骑手”队伍,参与流动急救、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上千次……
放眼全市,新就业群体在城市脉搏中每日的奔忙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他们的身份不再仅是养家糊口的“打工人”。他们也是最美奋斗者,近3年,外卖骑手廖泽萌等26人获评“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新就业群体成了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是治理生力军,3.3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兼任了社区网格员,开展随手拍、随手帮、随时报、随口宣“四随”服务等6万余次,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5000余次;是城乡推介官,在“V镜头里看重庆”“网络主播公益行”等活动中,新媒体从业者生产传播的优质内容让巴渝文化魅力更显;是流动服务队,164支“雷锋的士”“红岩骑手”志愿服务队义务接送考生、病患等1.5万余人次,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双丰收。
“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我们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顺手公益、到社区报到、兼任社区网格员和流动信息员等方式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新就业群体正在成为城市治理的‘合伙人’。”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当长江与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不同来源的水流最终融为一体。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的建设,也正让新就业群体在这座蓬勃向上的城市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与获得感。未来,重庆将继续深化拓展友好场景建设,让新就业群体在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能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携手共绘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