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央视《焦点访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近期,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走进万盛,报道了重庆西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通过设备更新,为企业带来了转机发展的生动实践。设备更新既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器,亦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战略支点,更是攀向高市场竞争力的坚实阶梯。
设备更新落地落实需要“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同向发力。设备更新工程单靠市场自发或政府包揽皆难以一举而竟全功。政府需做好“领航员”,纳设备更新入地方重大规划与产业政策,以实为据制定区域设备更新目录与标准,细化工作任务推动印发落实行动方案。长瞻规划近看落实,大到区域小到个人,“一枝一叶”深刻诠释设备更新落地落实“为何更新”“更新什么”“怎么更新”。同时,尊重市场规律,激活市场活力,培育设备评估、融资服务、二手设备交易等市场主体,畅通更新链条的“毛细血管”。西赛动力借助重庆市融资租赁政策实现设备更新落地落实,正是“双手”协同奏效的生动写照。
设备更新落地落实需要硬件投入与软件升级协同并进。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在规划设备更新伊始,就应将配套的“软件”纳入整体方案。推进产业数字化。购置更先进、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新型设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深推企业智改数转,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设备更新带动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培育典型和数字赋能等多管齐下,提高企业智能化制造水平,实现设计、生产、管理全流程信息化与数字化。推进人才“适产”化。建立“设备更新,技能提升”联动机制,既要“培”,依托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完善职业工人继续教育体系;又要“引”,加大力度引进新高端技术型人才和大国工匠,实现以才促产、以产聚才,打造一支懂产业、懂科技、懂智能、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管理优质化。借更新契机,对标精益生产、智能制造标准,同步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和工艺流程,力促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生产率提升,在“红海”中开辟出崭新的蓝海空间。
设备更新落地落实需要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配备。设备更新非千企一面,政策“大水漫灌”易与企业真实需求错位。供给端,政策需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企业的痛点和能力差异,提供“定制化服务”,做到“一企一策”,精准发力。对大型企业,打造示范成果,引领产业链整体跃升;对中小企业,着力降低门槛,实现生产力更上一层楼。政府部门要目标一致、政策协同、信息共享、流程顺畅,善用“政策工具箱”,打好“组合拳”。经信部门以标准体系量体裁衣,实行财政补贴与奖励双重激励机制,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税务部门以财税杠杆撬动更新意愿,加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等税收减免力度,对购置绿色节能设备的企业实行扩大投资抵免范围等税收优惠政策,简化设备更新税收征管流程。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利用政策性引导、信贷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丰富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手段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科技部门支持设备更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研发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需求端,激励企业精准识别自身需求,通过政策宣讲、标杆示范、技术对接会等形式引导企业明晰更新方向,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与市场定位,精心谋划更新路径——是彻底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对关键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是分步实施稳健推进,还是集中资源实现跨越?是单枪匹马改头换面,还是依托园区抱团更新?另外,引导企业设备更新与产业链升级协同配合,有效牵引上下游协同改造,以旧换新促以点带面,释放更强大的集群效应。
设备更新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以设备之“新”为起点,撬动管理之变、效能之跃、市场之拓,使企业微观动能汇聚成宏观势能。通过技术迭代与绿色智造的深度融合,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引擎与创新基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质效并举的可持续未来跃迁。
(记者 武晓静 通讯员 陈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