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卫8月盛城热闹非凡,消费市场火热。从滨河片区破土动工的机械轰鸣,到“焕新生活”平台上线的数字交响;从夏季村晚非遗摊位的文化叫卖,到健康夜市里的养生咨询……万盛的新消费实践正以多元共生的姿态,书写着
□袁治卫
8月盛城热闹非凡,消费市场火热。
从滨河片区破土动工的机械轰鸣,到“焕新生活”平台上线的数字交响;从夏季村晚非遗摊位的文化叫卖,到健康夜市里的养生咨询……万盛的新消费实践正以多元共生的姿态,书写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答卷。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片土地以文化为魂、数字为翼、融合为径,将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产业转型深度绑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消费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对本土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万盛以“最万盛・溱州源”为理念打造的滨水文化商业街区,将三元桥的古韵、三线建设的记忆、市井烟火的温度纳入“一悠一井”的空间叙事,这种“小街区・大生活”的模块设计,本质上是让消费场景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正如连续三年举办的夏季村晚,非遗土特产与凉面烤肠同台亮相,既满足了味蕾的即时愉悦,又完成了文化记忆的当代传递,“文化+消费”的融合模式已成为万盛独特的竞争密码。
数字化工具的植入,则为传统消费注入了效率革命的基因。“焕新生活”平台通过“三端协同”模式直连厂商与消费者,政府补贴与国企让利形成的价格优势,不仅让智能家居、数码产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加速落地,更重构了“惠民政策—消费信心—经济循环”的正向链路。这种“数智运营”的实践,与万盛推动直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形成呼应,共同构成了线上线下交融的消费生态。
消费升级的深层逻辑,在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同频共振。万盛打出的政策“组合拳”颇具深意:从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到3C产品购新补贴,精准对接大宗消费需求;从“夜万盛・潮生活”IP打造到奥特莱斯等新场景培育,持续创造消费新鲜感;从引进首店经济到培育“万盛老字号”,着力提升品牌供给能级。这种“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双轮驱动,既稳住了汽车、家居等传统基本盘,又催生了研学露营、银发经济等新业态,让消费市场呈现“老树新枝”的繁茂景象。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万盛将消费提振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抓手,其背后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当滨河街区的灯笼照亮千年溱州的夜,当智能家电走进寻常百姓家,当直播间连接起乡村与市场。这些场景的叠加,不仅是消费数据的增长曲线,更是城市活力的生动注脚。在万盛,消费已不仅是经济指标,更是衡量民生幸福的标尺。
未来的万盛,或许正在证明:新消费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人与城市、传统与现代、需求与供给的温暖对话。这种对话持续发生,便汇聚成推动区域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