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学 罗天凤我书桌最显眼的格子里,立着一本深红色封面的书,边角虽被翻得有些发毛,但书脊上“红楼梦”三个金色大字依然闪闪发光。这是八岁生日时,爷爷送给我的礼物。记得那天吹灭生日蜡烛,爷爷拿出一个方方
青年小学 罗天凤
我书桌最显眼的格子里,立着一本深红色封面的书,边角虽被翻得有些发毛,但书脊上“红楼梦”三个金色大字依然闪闪发光。这是八岁生日时,爷爷送给我的礼物。
记得那天吹灭生日蜡烛,爷爷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牛皮纸包,外面缠着细麻绳。“这书有点厚,慢慢看。”他的眼睛眯成缝,笑嘻嘻地说。我双手接过纸包,小心翼翼地拆开,原来是一本厚厚的《红楼梦》。
爷爷退休后总爱在院子里的槐树下乘凉,藤椅旁竹编的小桌上摆着他的搪瓷缸,里面泡着浓茶。他偶尔和路过的张爷爷聊几句家常,或是拿把蒲扇轻轻扇着,慈祥地看着我。那时候,我总盼着快点长大,常在爷爷耳边念叨:“这时间过得好慢啊!我想快点长大!”爷爷看着槐树,笑眯眯地说:“这日子就像槐树的影子,慢慢挪,才有意思。”我听不懂,只是点点头。
我把爷爷送的《红楼梦》拿出来看,却犯了难。书里有许多不认识的字,还有“袭姑娘”“林妹妹”等,总让我分不清谁是谁。爷爷虽然时常笑话我,但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认。我抱着《红楼梦》坐在槐树下,对着“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皱着眉。爷爷放下蒲扇,手指点着书页说:“你看这刘姥姥,不就像卖糖葫芦的张奶奶吗?她第一次进大超市,对着自动门转圈呢。”我咧开嘴角,“噗嗤”一声笑出来。
那天下午,爷爷没有回屋歇着,就坐在槐树下给我讲故事。他说,林黛玉葬花就像我把槐花藏在花盆里;贾宝玉和姐妹们作诗,就像我们比赛跑步,谁都想拿第一……阳光透过槐树叶隙,洒在书页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好像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后来,每天做完作业,我就会翻看《红楼梦》,遇到不懂的便去问爷爷。从此,爷爷的藤椅旁多了把小椅子,槐树下少了个摘花的孩子。爷爷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护身符,黛玉葬花体现了她对生命逝去的惋惜,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写照……
在爷爷的陪读下,我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次班级读书会,我抱着《红楼梦》上了台。当我讲到黛玉教香菱作诗时,老师问我:“你知道香菱为什么想跟黛玉学诗吗?”“因为她想让日子变得有趣,就像咱们学画画、学唱歌一样。”我刚答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眼眶湿润了,映出爷爷坐在槐树下的身影。
我多么希望一直在爷爷的陪伴下读书,多么希望爷爷能够长命百岁。可岁月不饶人,爷爷生病住院了。我带着《红楼梦》走进病房,发现爷爷的脸色差了很多,身体也很虚弱。我见病房的色彩太单调,就把书签抽出来贴在墙上——那是去年秋天拾得的一枚银杏叶。我翻到“秋爽斋偶结海棠”那页,“爷爷您看,这里说秋天要写诗,等您出院了,也给我写诗。”爷爷拉着我的手,慈爱地看着我说:“好!好!”
没多久,爷爷去世了,他食言了。时间真的好讨厌,它带走了爷爷。我好伤心,再也没有人在槐树下给我讲《红楼梦》了,再也没有人听我讲学校的趣事了。
爷爷为我打开了书籍的大门,从此我喜欢上了读书,读了许许多多的书。虽然没有爷爷在旁为我解释,但我依然收获了很多知识,更明白了传承和热爱的意义。
现在,我的《红楼梦》里夹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签:春游时摘的桃花;秋天飘落的银杏叶;最珍贵的是一张旧日历纸,那是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日子。
当我再次拿起《红楼梦》,突然发现这本书比爷爷刚送给我的时候沉了好多。因为这里面装的不再只是主人翁的故事,还有爷爷那慈爱的脸庞和坐在槐树下的影子,更藏着我与爷爷之间最珍贵的回忆和我一点点长大的日子。
(指导教师 梁正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