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 鑫小米粉,大产业。在万盛,一碗碗热气腾腾、米香四溢的米粉,是唤醒城市的晨间美味,是承载着无数乡愁记忆与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它凭借独特口感与丰富口味,深深融入万盛人民日常生活,成为亮丽的“舌尖名
记者 戴 鑫
小米粉,大产业。在万盛,一碗碗热气腾腾、米香四溢的米粉,是唤醒城市的晨间美味,是承载着无数乡愁记忆与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它凭借独特口感与丰富口味,深深融入万盛人民日常生活,成为亮丽的“舌尖名片”和吸引游客的“城市名片”。在其“出圈”之路上,区市场监管局功不可没。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以党建为统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保障服务,推动万盛“无添加米粉”产业产品提质、生产提效、发展提速,助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建领航推动“秩序重构”
清晨,街巷中氤氲的米粉香气,是最温暖的城市记忆。如今,万盛共有8家米粉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日均产量约1万斤,能满足两三万人一日的餐食需求。万盛米粉风味独特,炸酱醇厚浓香、酸菜酸爽开胃、红油臊子肥而不腻……数十种风味各具魅力,深受万盛人民喜爱。它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是味蕾的偏爱,更是镌刻在时光里的味觉图腾。每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盛满了万盛人民的儿时记忆,寄托着外乡游子剪不断的乡情。
为守护好这张承载地方风味的“舌尖名片”和游客必打卡的“城市名片”,区市场监管局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服务型执法和精准帮扶,书写从“问题整改”到“产业振兴”的生动篇章,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然而,这份舌尖上的美好,却在去年遭遇考验。区市场监管局对红枫市场摊贩在售米粉抽检时,发现违规添加脱氢乙酸钠问题,循线溯源至重庆盛世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盛世佳”)后,靶向抽检确认其生产的米粉同样存在该问题。经查,涉事企业因米粉保质期短、流通环节易变质,且对最新国标中“淀粉制品全面禁用脱氢乙酸钠”的规定不知情,才违规添加以延长保质期。
这场“添加剂风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产业发展的隐忧:生产车间地面黏腻,原料堆放杂乱,工人对食品安全法规一知半解,生产设备老化低效……区市场监管局当即决定: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更要托举产业升级。一场“米粉革命”就此展开——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将整改帮扶列为“书记工程”,用党建牵引力拉起“党员结对帮扶”的纽带,推动刚性监管与柔性服务有机融合,在规范企业行为与带动产业发展间精准找平衡。
作为本土仅有的两家米粉生产企业之一,重庆盛世佳成了改革的“试验田”。党员干部张同建便是帮扶主力,他带着执法记录仪和整改清单,开启了“一周一上门、一周一指导”的驻企帮扶。
“法规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得让大家真明白。”面对企业法律法规认知空白,张同建把法条与典型案例带进车间,用通俗语言提升工人安全意识。他每周固定驻企指导,不仅细致记录问题整改进度、耐心倾听企业发展难题、及时解答实操环节的疑问,更从原料仓库的分区管理到车间的动线规划,手把手协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针对企业职工对“无添加”技艺的疑虑,他还主动与企业携手开展试验,通过反复调整发酵时间、改良配方比例,最终成功研制出仅以大米和水为原料的“无添加米粉”。
如今,走进重庆盛世佳,明亮的车间里设备有序运转,原料区、加工区、成品区分区明确,墙上“无添加工艺流程图”格外醒目。“多亏区市场监管局的整改帮扶,现在的‘无添加米粉’品质更好、口感更独特,比以前更受欢迎了!”重庆盛世佳法人秦彤告诉记者。
服务型执法彰显“温度监管”
发现问题只是起点,护航发展才是目标。面对盛世佳米粉不合格的检测结果,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没有戴着“放大镜”找问题,而是揣着“听诊器”解难题。
“处罚不是目的,让企业在规范中成长才是关键。”党员干部的话道出了服务型执法的初心。基于企业积极整改的态度,该局创新推出“柔性执法套餐”,将本应缴纳的罚款转化为“车间改造扶持资金”,让惩戒的“刚性”与帮扶的“柔性”形成合力。
在整改过程中,党员干部深入车间“把脉问诊”,意识到光靠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有的生产条件来实现“无添加米粉”日产日销,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企业效益也难以保证。为提高产量和企业效益,该局借鉴柳州米粉的先进经验,帮助重庆盛世佳引入全市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米粉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当崭新的不锈钢设备运进车间时,秦彤激动地说:“这些机器不仅是生产设备,更是咱米粉厂的‘致富机’!”该条智能生产线实现了全程无人无尘操作,“无添加米粉”产量从时产500斤跃升至时产1500斤,彻底解决了企业产量问题,重燃企业信心。
同时,该企业通过增加冻库,实现“存储—分装—流通”全流程降温保鲜,彻底解决了高温天气下“无添加米粉”易变质问题。
秦彤感慨地说:“以前见了监管就躲,现在天天盼着他们来指导。这减免的几万块罚款,让我们有了升级设备的底气,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企业的奔头!”
从“躲着监管走”到“盼着指导来”,区市场监管局用服务型执法的“温度”,焐热了乡村企业的发展信心。
链条式服务助推“产业蝶变”
重庆盛世佳的蜕变,正是区市场监管局以食品安全整治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
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产业发展的基石。重庆盛世佳食品的卫生环境、产量稳定性等基础问题解决后,区市场监管局没有停下帮扶的脚步,而是结合全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八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问题整治落实见效。
一方面,以“问题米粉”为小切口,聚焦全区米粉产业大民生,举一反三,全面摸排辖区米粉生产企业、小作坊存在的问题,在全区范围扎实开展食品生产“车间净化”行动和食品“两超一非”问题整治,重点打击“黑作坊”“黑窝点”,重点治理生产环境“脏乱差”和食品添加剂滥用。
另一方面,打造盛世佳米粉整改升级典型案例,以点带面,组织辖区米粉行业相关主体实地学习,复制推广先进经验,规范生产加工,进而实现“查处一案、规范一业”的社会效果,带动万盛米粉产业“无添加、高品质”真正实现全覆盖。让万盛老百姓吃上真正的“无添加米粉”。
“以前总觉得小作坊难登大雅之堂,现在跟着盛世佳学规范,我们的生产环境更干净了,米粉销路也更稳了!”石林镇米粉作坊主李大姐的话语里满是欣喜。
值得一提的是,万盛作为知名旅游城市,每年夏季吸引几十万主城及周边游客前来避暑。为让游客“吃得安心、玩得舒心”,区市场监管局同步启动“暑安在万盛 市监护民生”暑期专项行动,以最严监管筑牢安全防线,以贴心服务擦亮城市“好客名片”,为暑期旅游市场平稳有序保驾护航。
“既要当好食品安全的‘守门员’,也要成为产业发展的‘急先锋’。”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攀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化“党建+监管+服务”模式,围绕高质量米粉发展,从生产端到市场端进行全链条式服务,聚力培育区域知名品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万盛米粉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振兴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碗碗无添加的米粉,一头连着消费者的餐桌安全,一头系着乡村振兴的产业希望。如今,在区市场监管局的护航下,万盛米粉产业正朝着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的方向稳步前行,让“无添加米粉”成为“青年挂面”之后,又一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