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 露 通讯员 王 顺)稻浪滚滚,稻穗飘香。当前正是水稻丰收的季节,连日来,万盛大地上一片忙碌收割的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4万亩,预计产量近1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5.2
(记者 叶 露 通讯员 王 顺)稻浪滚滚,稻穗飘香。当前正是水稻丰收的季节,连日来,万盛大地上一片忙碌收割的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4万亩,预计产量近1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5.2万亩。
在丛林镇海孔村,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里,稻穗低垂、谷粒饱满,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我今年种的水稻品种很好,每亩产量大约1000斤。”一大早,种植大户陈建波便忙得不可开交,他今年种植的200多亩水稻收成喜人。
伴随着收割机马力全开的嗡鸣声,一块块稻田很快就被收割完。
由于海拔较高,陈建波种植的清香优水稻收割时间较晚。为提高收割效率,他引进水稻收割、运粮等各类机器,对成熟水稻实行机械化收割。以前,1亩水稻需要3个人忙碌一天才能收完,现在只需要1小时左右,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今年收成不错,总产量20万斤,每斤售价约3元,能挣60万元。”陈建波笑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除了水稻,我区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也陆续完成收割工作。
在关坝镇兴文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在高粱地里来回穿梭,犹如一艘行驶在红色海洋上的航船。村民李如兵种植高粱400余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增收效果明显。丰收季,李如兵优先聘用当地农户到基地进行收割工作,每人每天100元工资,并当天发放,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近年来,我区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粮食发展思路,积极推广优质稻新品种及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打造绿色优质稻示范区,新引进种植了清香优、野香优、神9优28等优质品种水稻,预计平均亩产400公斤、总产量约2200万公斤。
为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增产增收,我区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大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亿斤以上。各镇充分挖掘撂荒耕地、间套作潜力,多措并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制定防灾减灾应急措施,强化减灾补损技术指导服务,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和防治,防范高温伏旱和汛期多雨等危害。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方面,各镇鼓励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农作物秸秆还田(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耕地基础地力,引导农民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发力扶持和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提高种植水平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