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自1995年起,每年9月18日,沈阳都会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全城拉起防空警报,撞响14下警钟,以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全国各地也
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自1995年起,每年9月18日,沈阳都会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全城拉起防空警报,撞响14下警钟,以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全国各地也会举行多种形式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94年前,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声爆炸,炸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疼痛的伤口。自此开始,中国人民用14年书写着捍卫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而这,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烽火中最早燃起的东方炬火。
不曾忘,不敢忘,不能忘!今天,胜利的旗帜已经飘扬八十个春秋,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布满弹痕的“残历碑”,仍在诉说着那段山河破碎的血泪史。警报穿透云霄,我们不仅是在追思日寇侵略带来的苦难,更是在感叹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工作人员在交流拓展讲解服务形式。记者 李钢 摄/新华社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歌,句句泣血、声声含泪。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松花江上》旋律一响,不少人内心深处的民族之魂被瞬间唤醒。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九一八早已超越具体日期的概念,成为刻进民族基因里的历史坐标。我们铭记这一天,是为让警钟长鸣于岁月,在铭记中淬炼民族的筋骨,于反思里积蓄复兴的力量。
以史为鉴,是民族生存的必修课。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招欺凌。1931年的中国,军阀割据、国力孱弱。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多月,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惨遭奴役。当时的国民党当局和部分民众,一度寄希望于“国际公理”,幻想欧美列强能主持公道。然而,包括倡议成立“国际联盟”的美国在内,均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时任人宰割的模样,但用血泪换来的真理,依然历久弥新——真正的和平,不是靠妥协退让换来的短暂平静,而是以强大国力为支撑、以民族团结为根基、以正义信念为旗帜的持久安宁。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居安思危的警示,维护来之不易的国家安全。
向史而新,是民族复兴的推进器。九一八的警钟,提醒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进力量。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蛟龙深潜”到“北斗组网”,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不断突破封锁、实现跨越。
今天的中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面对“卡脖子”技术挑战,我们当传承发扬先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伟力,在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在产业变革中培育新优势,让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中迸发更强劲的动能。
▲资料照片:这是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骑兵乘胜出击。/新华社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历史烽烟虽已远去,当今世界却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冲突危机延宕反复,人类仍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回望这场改变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其留给国际社会的深刻启示依然值得借鉴。
历史记忆不容“选择性遗忘”。有些痛,不能遗忘;有些路,不能再走。当前,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尤为紧迫。现实中,个别国家在历史问题上频频玩心眼、耍手段,不是美化侵略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就是选择性遗忘战争罪责。部分学术研究趋向去政治化,模糊侵略与反侵略的正义界限。更有某些势力将历史记忆工具化以服务地缘政治。
历史不容遗忘,因为每一道伤痕都镌刻着人类的苦难;真相不容改写,因为每一段过往都维系着正义的底线。我们呼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还原历史、尊重事实的学术要求,更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捍卫战后和平秩序的时代使命。唯有铭记历史、守护真相,才能让警钟长鸣于耳畔,让和平深植于人心。
强权逻辑终将让路文明法则。九一八的教训,从未真正远去。当今世界,“丛林法则”的暗流从未消弭——局部冲突中,军事强权以“实力定义正义”,肆意改写着地缘版图;科技领域,芯片断供、技术封锁成为大国博弈施压的“新型武器”;经济层面,滥用关税手段、无视贸易规则成了“家常便饭”。
强权的逻辑或许能逞一时之威,但终将让路于文明法则。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主权平等原则,到《联合国宪章》奠定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人类文明始终在曲折中推进着“规则大于权力”的共识。当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共同以多边主义对抗单边霸权,以合作共赢消解零和思维,以法治精神约束强权逻辑,“丛林法则”的暗流才能真正退去。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记者 牟宇 摄 /新华社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勘界划界“安定四邻”,从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到携手世界互利共赢;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全球治理倡议……如何避免零和博弈陷阱、化解文明冲突风险、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中国给出了答案。
以“记忆的火炬”照亮和平之路。今年,中俄两国分别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正是为了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也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指明前进方向。
每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应有为历史立镜的担当。个别国家如果真心想翻过历史问题这一页,就应该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可建立跨国历史对话机制,通过设立常设性的国际历史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多边历史学术研讨会、推动跨国历史档案互查互证等方式,搭建起超越国界的历史真相共建平台;推动历史教育国际化,让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具有跨国警示意义的历史事件,成为全球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不同国家青年一代对战争记忆的共情理解。
以“发展的桥梁”跨越历史鸿沟。和平发展是历史大势。一直以来,中国不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信心:面向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给予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面向非洲大陆,提出中国同非洲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计划在有需要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10所“鲁班工坊”……中国用实打实的举措,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国际社会应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小院高墙”,积极推动“发展替代冲突”理念,通过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编织命运共同体。同时,支持民间外交的力量,让青年交流、学术对话、艺术合作成为化解历史坚冰的春阳。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九一八的警钟,穿越九十四载风霜,仍在中华儿女心头铮铮作响。当历史的声音与时代的脉搏共振,正是书写新篇章最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