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重型燃气轮机引人注目。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嘉宾在参观花艺作品。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非遗技艺表演现场,来自山西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重型燃气轮机引人注目。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嘉宾在参观花艺作品。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非遗技艺表演现场,来自山西省的劳模工匠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艳峰(右)在展示应县木塔的榫卯结构拼装。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工匠在剪纸。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智慧“双路”-多模态融合智慧赛道设计与智能安全驾驶仿真平台科技含量足。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日前在重庆落下帷幕。这场以“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国工匠、技能人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共谋未来发展。
以匠之名,生生不息。大会期间,工匠们对话交流,凝聚共识:“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在每个人的心中,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论坛不仅是展示成果的平台,更是跨行业学习、激发创新的契机”。
匠心聚,百业兴。这场高规格盛会,是技艺与智慧的璀璨交汇,是传统与创新的精彩对话,更是对工匠精神最深情的时代礼赞。展示创新工作法,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发布“劳模工匠助企行2.0”……闪耀在会场内外的匠心之光,点燃了工匠们以匠心铸梦、用技能报国的热情,照亮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匠星
265位大国工匠、1700余名省市级工匠以及277名全国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在舞台C位获得最热烈掌声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本届大会可谓“匠星”闪耀,265位大国工匠、1700余名省市级工匠以及277名全国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悉数到场,成为绝对的主角。他们在聚光灯下,在舞台上C位,获得最热烈的掌声。
什么是大国工匠?“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致辞中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获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当国家需要时,当企业遇到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时,你能站出来大声地说:这个问题我能拿下!”
谁可以当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部署,培养选树的一批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涵盖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代表了中国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和技术水平。
在大会期间发布的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中,既有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技术先锋,也有坚守岗位、深耕一线的技能高手。其中有7位重庆工人,他们分别来自汽车制造、电力安全、油气开采、精密工业、焊接技术、勘察设计、中医药非遗传承等领域,用坚守的毅力和创新的勇气,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论坛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两院院士及科研机构、知名企业、高等院校代表,还有地方工会负责人和大国工匠代表等一致认为,大国工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发达,都离不开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创新创造,他们是这个时代全社会应该追逐的“明星”。
大国工匠、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说:“大国工匠不仅要自己实干争先,更要成为团队的引领者、年轻人的引路人。”
大国工匠要发挥示范性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帮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推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获评大国工匠的刘源,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机电维修首席技能大师,用实际案例展现了工匠助企实效。在38年的维修工作中,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业界知名的技能大师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积极投身数字技术创新和攻关。
面对进口真空发生器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刘源所在团队成功研发出替代进口的核心部件,使设备维修成本降低60%,维修周期缩短50%,为公司节创价值达10.8亿元。
时间镌刻传奇,奋斗创造历史。在“百位工匠心语”活动现场,工匠们站上舞台,讲述从普通工人到技能大师的成长故事,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引发在场观众强烈共鸣。
千工易寻,一匠难求。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贾立山表示,长安汽车将打造更广阔的工匠人才成长平台,创新培育“艺术工匠”“数字工匠”“智能工匠”等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匠心
一个个凝聚着智慧、心血与专业精神的创新成果,不仅是技术与技能的展示,更是对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生动诠释
本届大会不仅是对“匠星”们的一次集中礼赞,更是对重庆乃至全国产业工人队伍技能创新与实践成果的大检阅。
展示出新出彩,交流频繁深入。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是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
其主要包括全国总工会成果展、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地方和产业工会成果展,集中展示1700多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充分展现基层职工的创新活力与智慧。
交流区则采用简洁工业风与智能化展示相结合的设计方式,融入VR虚拟现实、AI交互、数字人等前沿科技,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科技互动体验。
神舟飞船空间对接机构、核电站复杂环境下智能检修机器人、动车组95K系列板卡自动检测仪、高精密铝合金浇注开合成型模具……来自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创新成果凝聚着工匠的智慧,闪耀着科技的力量。
重庆展区内,VR滑翔伞体验“人气”爆棚。该设备首创模拟滑翔伞飞行器技术,搭载智能触控系统,可实现失重感、碰撞感、雨感、风感、气味五重特效,让体验者大呼过瘾。
天津展区内,宇树科技Unitree Go2机器狗身披紫、黄、红三色舞狮服,会“比心”,能旋转跳跃,让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奇妙火花。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铁路展厅内,CR450科技创新工程(现场模型展示)、动车组智能检测机器人、“铁哨”智慧监测防灾系统等展品,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铁路高速发展背后铁路工匠们的创新精神内核。
展区既是各地区、各领域劳模工匠创新成果的“展厅”,也是工匠们展示绝活的“舞台”。
在陕西展区,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职工焦方毅凭借角磨机,在0.3毫米厚鸡蛋壳上刻字的“蛋雕”绝技,惊艳众人。
在黑龙江展区,龙江森工集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海峰把来自“尔滨”的冰雕技艺搬到现场,花18个小时为本次展会定制了“匠心铸梦,向新而行”的主题冰雕。
在青海展区,从事拉面行业30年的青海工匠韩玉龙现场演示拿手好戏:二两生面拉出1024米长的细面,一个针孔可以穿过46根。
……
一个个凝聚着智慧、心血与专业精神的创新成果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技术与技能的展示,更是对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生动诠释。
大国工匠、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工厂钳磨组组长夏元友说,从精密的航天部件到智能的工业生产线,从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到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技术,令人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工匠精神已在全国各行各业蔚然成风,并结出累累硕果。
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向新而行”的关键落脚点。在创新成果路演环节,36项优秀创新成果进行现场推介,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不仅要让创新成果‘亮出来’,更要把它们‘用起来’,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负责人表示。
大会期间,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始终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在各展台前流连忘返。“太震撼了!今天亲眼看到工匠们展示绝活,真正明白了工匠精神不只是书本上的一句话,更体现在每一个精益求精的细节里。”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吴彤说。
本届大会首次设计了主题IP形象及系列文创产品“匠小渝”,其萌趣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观众拍照留念,为弘扬工匠文化增添了新颖活泼的时代气息。
向新
当“重庆制造”迈向“重庆智造”“重庆创造”,成千上万的“新工匠”必将在重庆大有作为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今日的中国,尊重工匠、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在网络安全领域埋头苦干,守护好网络安全这一重要屏障。”大国工匠、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字技术中心首席信息安全督查专家韩世海,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依托国网首席专家工作室平台,探索实施“平台培养”“轮训锻炼”“实战练兵”三种培养方式,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培育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等专家人才10余名。
产业是工匠生长的土壤,工匠是产业跃升的引擎。本届工匠大会的成功举办,是重庆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新契机。当“重庆制造”迈向“重庆智造”“重庆创造”,工匠精神在传承中迭代升级,将催生出大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工匠”。可以预见,各类技能人才在重庆必将大有作为。
大会期间,106名大国工匠展示了308种创新工作法;206名大国工匠深入69家企业开展技术帮扶,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并签约师带徒;85名大国工匠通过“工匠面对面”“工匠故事角”等活动分享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重镇,重庆肩负着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的重要责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奏响了人才培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重庆市总工会建设运行“渝工创新”数字化平台,支持“五小”创新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工匠成为创新攻关的“领头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累计培育各级工匠人才10694名,技能人才总量超5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6万人,占比达32%;建成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959个,选树“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最美产业工人”等先进典型8803个。
然而,相较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所需的人才数量而言,重庆现有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亟待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实际上,重庆正以高远的眼光、务实的举措,推进市委深改委重大改革项目——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技能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到2025年底,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工作机制初步运行,培养造就大国工匠7名、巴渝大工匠50名,示范带动培育各级工匠人才1400名;
到2027年底,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工作机制高效运转,累计培养造就大国工匠15名以上、巴渝大工匠150名,示范带动培育各级工匠人才4200名;
到2035年底,产业工人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实现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累计培养造就大国工匠50名以上、巴渝大工匠500名,示范带动培育各级工匠人才2.4万名。
新时代的舞台,壮阔而璀璨;新时代的使命,光荣而艰巨。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被赋予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使命。
当前,重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积极抢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新赛道。
盛会有期,精神永续。面向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每一滴奋斗的汗水都将汇入奔涌向前的时代长河,每一次坚定步伐都将叠加成不可阻挡的发展之势,迎着匠心之光指引的方向前行,包括“重庆制造”在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