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体旅

“文化+康养”让旅游淡季大有可为

0 2025-11-14 10:42:28

叶 露今年的万盛,冬天不太一样。往年一到冷季,街上人少车稀,如今却多了泡温泉、住民宿或者Citywalk的游客。淡季不再那么冷清,说明“康养+文化”这条路,万盛确实走出了点门道。但要把热度留住,光靠一池温泉、朴

叶  露

今年的万盛,冬天不太一样。往年一到冷季,街上人少车稀,如今却多了泡温泉、住民宿或者Citywalk的游客。淡季不再那么冷清,说明“康养+文化”这条路,万盛确实走出了点门道。

但要把热度留住,光靠一池温泉、朴素的小城氛围还不够。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都打出“文化+康养”的招牌,刚开始热闹得很,后来人潮退去,热度也一并消散。说到底,大家都在做“叠加”,却很少做到“融合”:康养归康养、文化归文化,游客泡了个汤、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似乎也没有“下次还来”的理由。

万盛的优势在于,它的“康养”有底气,“文化”有故事。一盏矿灯、一片石林、一条山地步道,就是这座小城最真实的样子。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这些“散落的好东西”串成线、织成面,让游客既能放松身体,也能触摸到一座城的气息。

比如,温泉不仅是“泡汤”的地方,也可以是讲故事的场景;矿山遗址不仅是过去的记忆,也能变成夜间漫步的舞台;绕城的山道、步道不只适合运动,还能成为孩子们的“自然课堂”。当康养的“慢”,和文化的“深”交织在一起,游客才会觉得,这趟旅程有味道、有温度。

当然,做“康养+文化”,也要避免三个陷阱:一是过度包装,别让“康养”变成噱头,“文化”成了背景板;二是过度商业化,保留一点小城的原生态;三是不要一哄而上做项目,却丢了原味。

万盛的机会在眼前。只要真心把本地的文化讲透,把康养的体验做实,让游客在一次旅途中找到放松、找到回味,这座以清凉闻名的小城也能在冬天燃起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