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艘快艇划过湖面,如诗如画般的生态美景映入眼帘。 记者 王泸州 摄金桥镇位于万盛西北部,紧邻南川、綦江,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紧紧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
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艘快艇划过湖面,如诗如画般的生态美景映入眼帘。 记者 王泸州 摄
金桥镇位于万盛西北部,紧邻南川、綦江,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紧紧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盛“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农旅活镇、文化兴镇、宜居美镇”发展方向,撬动镇域经济社会事业大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金桥镇金堰村,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在自家院坝晒满了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记者 王泸州 摄
这十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了强基固本的战斗堡垒;
这十年,凸显特色产业优势,积蓄了奋进前行的强大力量;
这十年,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勾画了生态宜居的崭新画卷;
这十年,交出温暖民生答卷,提升了金桥儿女的幸福成色。
群策群力,克难奋进,十载金秋,烁烁其华。十年来,金桥镇城镇乡村点点滴滴的变化,见证着顽强拼搏的结果。
金桥镇三台村,脱贫户抱着自家包装一新的农产品,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记者 王泸州 摄
1 党建引领 谱写团结奋进“乐章”
清澈的湖水、金黄的稻田、整洁的村庄……初秋时节,走进金桥镇,党员们忙碌的身影是那道最美的风景。
青山村党委书记张友春带领村干部、党员、护林员按照森林防火片区包保责任开展巡查工作;金堰村有机水稻党支部书记向梅和巾帼互助队的姐妹们每天都在村里的困难群众家中来回奔波,帮忙收稻谷、晒谷子;马头桥村党委副书记罗玉洪整天扎在田间地头,并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
“打铁必须本身硬,基层抓党建,要先把党员炼成一块块合金钢。”金桥镇党委书记肖玉梅深谙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桥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统揽全镇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了党建的引领支撑作用,党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一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该镇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对照干部选任原则,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村(社区)“两委”换届推行党建末位淘汰制,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推行村(社区)主干“一肩挑”,村(社区)干部队伍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党建引领。“近年来,全镇上下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领导干部为带头示范,以广大党员为先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践行‘党建+好服务’‘党建+好村风’‘党建+好环境’理念,探索‘党建+好产业’模式,盘活乡村各种资源,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肖玉梅说。
此外,该镇党委注重党员干部能力培养,除了定期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党委(扩大)会议、青年干部学习大讨论等,还积极推行党建工作常态化机制,狠抓主题党日活动落实成效,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微党课比赛和党员学习强国积分竞赛,并赴外地参观学习乡村治理,促进党员干部以新思想武装头脑,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
金桥镇青山村,工人在一处农家院坝内铺设地砖,身后的农房经过外立面改造后显得格外靓丽。 记者 王泸州 摄
2 产业兴旺 托起农民增收“钱景”
党建强起来后,金桥镇开始围绕夜郎贡米、青山金灵萝卜、桃李樱猕特色水果、清水鱼虾等产业发展做文章,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金桥镇历来以农为本,这里山清水秀、土壤肥沃,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体剑介绍,虽然村民靠传统农业“吃饭”,自然资源却没有被充分利用,绿色健康、品质极佳的水稻曾一度被埋没在普通大米市场里。
2007年,金堰村开始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特色种植产业;2008年,成立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夜郎贡米;2011年以来,夜郎贡米年年被认证为国家有机食品;2017年,夜郎贡米成功注册为国家品牌商标,成为我区地标性大米品牌……
农产品得到认可,更加坚定了金桥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近年来,该镇在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夯实农业产业结构基础,坚持“一村一品、村村有品”的发展思路,力争让全镇的产业从“点上开花”变为“面上结果”。
为此,星河村采取了“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合作模式,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还建起了双河酒厂,既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还利用酿酒产生的酒糟,搞起了肉牛养殖。三台村围绕当地资源特色,发展油菜种植,成立“裕村珊台”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集体”经营模式,打造了“裕村珊台”牌非转基因物理压榨纯菜籽油,实现了农产品商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如今,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金桥徐徐展开。
据统计,目前,全镇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推广浅池秸秆莲藕种植等新技术10余项;建成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优质稻基地1万亩,发展猕猴桃、无花果等特色经果林3100余亩,发展小龙虾、清水鱼等生态水产养殖1000亩。2021年,该镇实现特色效益农业收入4200万余元。
“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加速了产业集聚的示范效应,夯实农业产业的体量、增量,更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肖玉梅说,去年,全镇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98元,同比增长8%,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游客在尚古村落景区踏青赏樱。记者 王泸州 摄
3 环境优化 绘就美丽宜居“村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金桥镇党委政府深知,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法出门,到处是污泥。现在好了,水泥路、草油路修到家门口,下再大的雨也不得脏鞋。”提起这些年来村里的变化,马头桥村村民刘永祥兴奋地说,村里装了路灯、建了公厕、设了垃圾桶,健身步道更是通到了家门口,现在村民和城里人一样,每天也能在干净美丽的步道上健身了。
过去,很多村民“进城”后不愿回到乡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马头桥村下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美化绿化庭院,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和马头桥村一样,青山村的人居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草油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公园鸟语花香……
肖玉梅介绍,从2016年开始,金桥镇大力开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后实施环湖步道、美丽家园、饮水提升项目,并按“四季养生·美丽家园”康养小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青山湖周边变成了居民休闲健身的“逍遥地”。
马头桥村、青山村的变化,仅仅是金桥镇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侧影。截至目前,全镇已经打造美丽庭院240余户,完成农村农房、风貌和庭院改造提升1929户;成功创建“市级生态镇”,通过市级卫生镇验收。
炊烟、鸡鸣,小桥、农家,池塘、垂柳……如今,金桥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砖一瓦浸润着恬淡古朴的气息,乡村旅游也日益兴旺。
金桥镇马头桥村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4 民生改善 标注幸福生活“刻度”
近年来,金桥镇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问题,倾心倾力谋为民之举、求利民之实,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倾心倾力,体现在一个个暖人暖心的“民生礼包”上。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
——十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全镇贫困发生率由13.72%降为0,返贫率为0。
——完成180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及旧房整治,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转身。
——完成环湖公路油化、红石公路改扩建、环湖连接公路油化,基本形成“两横三纵、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开通镇域内公交线路5条,行政村公交通村率达100%。
——建成人行天桥3座、人行拱桥1座、生产便道200公里,整治山坪塘44口,建成小二型水库1个、应急供水工程1座、规模型水厂3个、蓄水池56口,供水入户率达100%。
倾心倾力,体现在一份份生命至上的“健康清单”上。
——全面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在镇卫生院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完成800平方米用房适老化改造。
——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全镇新冠肺炎疫情“零发生”“零传入”目标。
倾心倾力,还体现在一组组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上。
——全镇7个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真正让村民成为“当家人”;各村(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评选“好公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不断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主动性。
——不断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完成金桥吹打文化传承园建设,完成镇村文化服务中心(站)升级改造,建成子如陈列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
金桥镇星河村,村民在篮球场“比武”。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这十年,金桥交出的“答卷”,绝不限于此,也绝不止于此。
大潮激荡,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金桥镇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记者 刘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