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黑山旅游度假区。 记者 王泸州 摄十年光阴,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里不过短暂一瞬。十年奋斗,在黑山镇的沧桑巨变中浓墨重彩。党的十八大以来,黑山镇豪情满怀,步履铿锵,围绕打造“旅游名镇、休闲胜地、
环境优美的黑山旅游度假区。 记者 王泸州 摄
十年光阴,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里不过短暂一瞬。十年奋斗,在黑山镇的沧桑巨变中浓墨重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山镇豪情满怀,步履铿锵,围绕打造“旅游名镇、休闲胜地、魅力小城、幸福之乡”目标,在抢抓机遇中因势而谋,在爬坡过坎中蓄势而进,在攻坚转型中乘势而上,谱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美篇章。
如今,漫步在黑山这个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小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处处好风光:青山环绕,绿水流淌,依山而建的村落里,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常青树蔚然成荫,村民三三两两沿着健身步道跑步锻炼,享受着幸福生活……
生态春风拂面来,乡村美景画中游。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农村在黑山镇华丽舒展,焕发出更具魅力的迷人容颜。
鱼子新区, 云雾升腾,仿若仙境。 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发展特色产业 铺就振兴致富路
8月的北门村,一颗颗饱满的玉米长于秸杆头,收获的喜悦在田间地头逐渐弥漫。田间不时传来村民、游客喜悦的交谈声……黑山晚熟糯玉米陆续成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一般来说,几天就能卖光,很多顾客都是提前预订的。”北门村玉米种植户刘秀汶说。今年,她家玉米产量近2万斤,可收入6万元。
糯玉米是北门村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为了让村民放心种、不愁销,该村费了许多“功夫”,在保证品质和口感的前提下,通过送技术、送服务等优惠政策,让村民“轻装上阵”,免去“后顾之忧”。
除了高山糯玉米,正值采摘季的猕猴桃也是北门村的“招牌”。在该村猕猴桃种植集中的河沟村民组和家园村民组,一片片猕猴桃林在青山环抱中此起彼伏,一个个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
“每年猕猴桃还未上市就被预订一大半,我从来不用担心销售。”北门村村民刘仕蓉并不算村里的种植大户,每年猕猴桃产量约1万斤,以每斤8元的销售价格计算,能带来8万元的收入。
目前,北门村正在打造农旅融合发展集中区域,将依托猕猴桃、糯玉米产业,打造集采摘、观光、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核心区。同时,以“支部+公司+农户”为主要发展模式,推进猕猴桃、方竹笋等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农业综合产值达1.2亿元。
北门村的华丽转身,是黑山镇全力推进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
黑山镇南门村,旅游环线公路与通村入户的“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群众出行更方便。记者 王泸州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山镇招商引资蹄疾步稳,一批批项目落地建设:引入投资1700万元,打造万盛·黑山谷国际大马戏节,丰富度假区旅游内涵,提升万盛旅游品质;引入投资5000万元,打造栖林·楠苑、逸闲居、渡云栖、伴山等23家民宿;引进重庆友杰实业有限公司、重庆一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博莱斯程金世耀酒店、昱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胜客旅游文化公司落地注册,注册资本金达1.5亿元。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新发展民营经济主体441家,发展民营企业245家。
与此同时,旅游发展成效显著,目前,黑山镇已成功打造了黑山菜园、黑山谷露营基地、神猕果园等一批乡村旅游产品,百花谷主题公园、林口桃花园、3D画廊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240余家。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解决4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黑山镇八角驿站风景如画。 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完善基础设施 扮靓美丽宜居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今,黑山镇南门村林口村民组就有这样的美景。
不过,曾经的南门村道路坑洼、垃圾遍地。“过去村子里又脏又乱,单身小伙子讨媳妇,姑娘们都不愿意来。现在可不一样了,离开村子的人回来长住了,还有外地游客来呢。”对于村里变化,村民李长田打心眼儿里高兴。
近日,家住黑山镇北门村的郑体荣也向记者分享了“四好农村路”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公路修到了猕猴桃园里,为猕猴桃树施肥,再也不需要肩挑背扛了。”
郑体荣口中的这条农村路,是金科至六盘子公路,宽3.5米,全长2.3公里,于2020年10月全面完工。该公路通车后,为当地60余户村民发展猕猴桃产业夯实了基础。
郑体荣告诉记者,以前猕猴桃管护季节,常常需要人力背着肥料上坡。道路硬化后,大家都开着自家的货运三轮车,直接将肥料运往地里,采摘、管护再不用为车辆出入犯愁了。
如今,金科至六盘子公路沿线种植猕猴桃6000余亩,成为村民发展产业的“致富路”。
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绿化、美化、亮化——这是黑山镇不断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发展的“标配”。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投入8亿元,完成腰江路、腰鱼八路等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逾130公里,列养率达100%,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完成天星村、南门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建入户道路、产业路、生产便道、采摘观光便道20公里,硬化道路9公里,完善修建沟渠、蓄水池等基础配套设施。实施农村天然气入户工程,行政村天然气已实现村村通,群众水、电、气、讯等得到全面保障。
黑山谷景区流水潺潺,游客在峡谷游览。 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推进农旅融合 喜迎乡村新变化
曾经,鱼子村和黑山镇的众多山村一样,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林地多、耕地少,产业难发展。
“过去,村民们多以传统农业为生,贫困户多,集体账上的钱更少。”村民肖斌回忆道。
但现在的鱼子村已经大变样——三环三纵的公路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将万盛城区和黑山谷景区畅快连接;如画美景吸引着八方游客,勤劳朴实的鱼子人深深扎根于乡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015年,我区出台意见,实施全域旅游。春风吹进小山村,拉开了鱼子村“蝶变”的序幕。该村确定了以乡村旅游为抓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在建设过程中,鱼子村保留依山傍水地势特点和原生态自然气息,对农村人居环境及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升级,逐步打造出了健身步道、溪流湿地、巴渝民宿等景观,以“鱼子原奢”为主题的1100余亩鱼子水乡湿地公园惊艳问世。
借力乡村旅游,一家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鱼子村开办起来。该村一鼓作气、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当地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编制了鱼子“一区五园”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樱桃园、蓝莓园、猕猴桃园、李子园、山桐子园。
采果、避暑、赏花……绘就了鱼子村旅游发展的新蓝图。这里的乡村旅游逐渐形成了良性产业链,带动了村民致富、集体增收。据统计,鱼子村现已发展种植业1100余亩、养殖业占地120余亩,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采摘篱园等20余家,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逾1.6万元。其中,47户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提速跑”的过程中,黑山镇的脚步从未停歇。该镇整合农业、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行业资源,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住房保障、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低保兜底等扶贫工程,139户贫困户摘帽、减贫557人,脱贫人口人均增收8636元,增幅127.95%。
该镇推行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积极推广土地流转、财政资金入股,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建立村级股份合作社和专业经济合作社15家;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以黑山现代农业园猕猴桃种植为基础,连片发展猕猴桃6300亩;以楷林、俊恒等种植大户为引领,发展蓝莓、桑葚、脆桃等1000亩;以黑山糯玉米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村组发展糯玉米产业1000亩;以黑山方竹笋为带动,发展黑山方竹笋23000亩,开启全面乡村振兴新篇章。
黑山镇北门村,猕猴桃喜获丰收。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暑期,黑山镇明洋餐饮农家乐的生意十分红火,上门吃饭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负责人周成秀告诉记者,6月以来,每到餐点,15张餐桌座无虚席,周末游客上门还需提前预订。
看着农家乐里宾客满堂,周成秀满脸欣喜。“现在店里一天能接待300人就餐、50人住宿,一个月下来收入超过18万元。”周成秀告诉记者,农家乐人气火爆,要感谢政府送来的一场“及时雨”。
周成秀口中的“及时雨”,就是我区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我开农家乐很多年了,但规模小、环境一般,每到旺季无法接待更多的客人,一年下来也就收支平衡。”周成秀说,苦于缺乏周转资金,她翻新农家乐、扩大经营规模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后来,她了解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后,便向黑山镇社保所咨询相关情况。
该镇社保所工作人员很快为周成秀办理了贷款手续。不到1个月的时间,贷款到位,周成秀便立即着手翻新农家乐,赶在避暑旺季到来前焕然一新。
在黑山镇,像周成秀一样搭乘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快车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黑山镇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问题,倾心倾力谋为民之举、求利民之实,让群众应享尽享惠民政策、惠民项目、惠民资金,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黑山镇卫生院“家庭医生”上门为村民送医送药。 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截至目前,该镇指导215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余元,帮助1000余人实现务工就业;成功创建市级卫生镇;改建市级养老中心、镇级养老服务中心等7个,实现社区养老全覆盖;开展送演出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打造“魅力黑山七色跑”等黑山文体标识,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度假区和万盛旅游品牌形象;平安稳定取得巨大进步,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区前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黑山镇一项项民生工程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记者 向虹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