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经济

着力推动经济恢复提振

0 2023-01-12 11:13:28

核心提示党工委(扩大)会议暨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动经济恢复提振。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宏观政策,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期,跑出经济恢复提振“

核心提示

党工委(扩大)会议暨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动经济恢复提振。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宏观政策,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期,跑出经济恢复提振“加速度”。

如何精准落实一揽子政策、加快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积极抓项目扩大投资?记者就此采访了区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龙雪梅,区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兵。

区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林

笃行不怠抓改革   挺膺担当促发展

“党工委(扩大)会议暨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增添了动力。”区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表示,该局将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更加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持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全力以赴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区发展改革局将抓好以下工作。

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深入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配套出台惠企措施,强化政策落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提升经济运行预判研判能力,持续加大重点行业、重点指标跟踪监测、服务指导的频率,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以最大的努力争取经济发展最好结果。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固投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产投增速高于固投增速”目标,树立“抓经济必须强主体、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提升服务效能;强化项目统筹,完善专班推进机制,建立“赛马比拼”争先创优机制,动态晾晒工作成效;包装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和国家级“金牌子”“金帽子”,实施一批牵引性项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市、区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放量;创新投融资模式,依托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城市有机更新、旅游三次创业、乡村振兴等5个投融资项目包,撬动民间投资活力,盘活闲置资产、存量资源,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启动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大力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抓好信用环境建设,进一步理顺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严格实行“红黑名单”制度、信用承诺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强化招投标监管,不断净化招投标环境。

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坚持“同向赋能、合作共赢”原则,提速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努力承接沿海地区、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力求与更多地区在更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交流、共享国家战略实施红利,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南部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

落实保障服务民生。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急迫的事情,科学谋划、扎实推进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做到重要民生商品“保量、保供、保价、保畅、保稳”;认真履行粮食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粮食储备和应急管理,加快建成青年粮库,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积极发展光伏产业,抓好长输油气管道和电力项目施工安全监管。

 记者   曾   姚

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龙雪梅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助力内需快速恢复

党工委(扩大)会议暨党工委经济工作会议绘就了2023年全区经济工作发展蓝图。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龙雪梅表示,该局将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奋力抢抓“开门红”。

具体而言,区商务局将围绕“促”字,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通过丰富消费活动、用好电商平台、优化消费供给,积极扩大新兴消费、稳定传统消费、挖掘潜在消费,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特别是做好提振信心促消费、释放潜力扩内需、多措并举稳外贸等工作。

扩内需,促消费,激活市场消费潜力。积极融入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围绕乡镇商贸统筹发展主线,不断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着力做强奥特莱斯城市核心商圈,打造南桐新城综合配套及黑山石林旅游商圈。用好各类消费刺激政策,围绕“巴渝新消费”主题,做靓“悦动盛城·乐享消费 ”名片,加快繁荣消费业态。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推动生活服务业在线化发展,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等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稳外贸,促转型,畅通内外双循环。深化落实外商“服务管家”制度,实行“一企一策”,抓好重点企业“点对点、一对一”专班服务,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和未来预期,确保市场份额和产业链安全,稳存量扩增量。鼓励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参展等方式参加各类境外自办展会和国际知名展会,加强贸易交流对接,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引导企业积极培育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进博会等平台进口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促进产业升级。

抓招商,促开放,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围绕建设重庆南向支点城市、渝南黔北合作先行示范区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目标定位,全力推进内陆无水港招商引资,力争物流类实体投资项目落地。围绕新能源(储能动力电池)、新材料(砂石、建材、玻璃等)、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强化与国内骨干头部企业招商引资互动。落实《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等方案,推动福耀集团、珠海冠宇、广东惠伦、江苏华绿等区内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拓展海外市场。

 记者   刘   倩

区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李   兵

锚定目标抓好落实   全面提升招引质效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扎实有效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抓项目、优环境、增合力,在质量效益上求突破,在激发动力上求突破,在统筹协调上求突破,切实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动力、添活力、提效力。”区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兵表示,区投资促进中心将瞄准质效、攻坚克难,抓好六大工作,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性进展。

聚焦“1+3”重点产业,大力实施工业招商。围绕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3”重点产业,做实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进一步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圈。锚准主导产业的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开展招引工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我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区内龙头企业潜力,推动企业在我区布局新产业、参与新项目、投资新领域,做实以商招商、稳商育商,进一步加强地区产业定力。

注重产业协同融合,统筹各产业联动招商。突出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电商直播等新兴农业产业开展招商。重点围绕多式联运物流等物流产业招商,确保内陆无水港首开区项目高质量招引和落地建设。以平台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中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为主的集约型、高密度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依托康养旅游和景区生态集群等资源禀赋,围绕工业旅游、康养度假、文化演艺等开展文化旅游教育项目招商。探索“体育+”和“+体育”发展路径,力争创建2个国家级体育示范品牌,力争引进体育康养项目“西南生命科学研究应用示范中心”,深化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升级打造全域体育旅游万盛示范区。

突出谋划培育项目,强化动态更新管理。锚准关键企业,完善产业项目库,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招商引资项目库,将签约、在谈、重大、开工、投产、储备项目实行入库建档、分类跟踪、动态管理,加强节点管控,强化通报督查,有力推动培育储备一批、审批开工一批、加速建设一批、达产见效一批。新招引项目结合行业、产业特点做好项目评估,狠抓项目投产达效,切实提升产业能级。

精准施策助商扶商,持续提升项目质量。清理、修订、整合、优化现有优惠政策体系,加强招引项目综合评估和分类施策。实施“喷灌”“滴灌”差异化扶持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奖励扶持力度,激励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社会化招商引荐人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奖励范围、奖励标准、申报条件及流程等,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我区招商引资、推荐招商项目的工作积极性。

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外树良好招商形象。依托各类展会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着力展现我区投资吸引力和招商竞争力。加大对招商工作亮点、特色、成效等的提炼、总结、宣传,发出招商好声音。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策划行业峰会论坛等活动,吸引配套企业、用户企业等来区考察调研、洽谈合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深度挖掘合作机遇。

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抓实签约项目落地投产,聚焦目标抓进度,未开工项目抓前期、已开工项目抓竣工、进度滞后项目破堵点、投产项目抓达产,全力争取有效投资。完善重大项目专班服务机制,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加快项目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抓实政企履约监督,强化部门服务保障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政企双方履约进度的跟踪和督促,及时协调解决履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促进政企双方履约水平提升,助推项目落地见效。

 记者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