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经济

养蜂人曾庆和—— “追花逐蜜”的幸福生活

0 2023-03-27 11:05:59

曾庆和检查蜂箱。走进关坝镇兴文村,只见群山环抱,白云悠悠,满目苍翠。山坡上、池塘边、丛林下,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栋栋“小房子”,十分惹眼。走近些,能看到不时有蜜蜂进进出出,向山间的蜜源飞去……蜂箱一旁,

曾庆和检查蜂箱。


走进关坝镇兴文村,只见群山环抱,白云悠悠,满目苍翠。山坡上、池塘边、丛林下,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栋栋“小房子”,十分惹眼。走近些,能看到不时有蜜蜂进进出出,向山间的蜜源飞去……

蜂箱一旁,养蜂人曾庆和头戴防蜂帽,正弯着腰,娴熟地打开蜂箱盖,取出蜂巢,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蜜蜂。在他身边,成群的蜜蜂飞舞着,嗡嗡作响。

今年50岁的曾庆和是关坝镇兴文村人,已与蜜蜂打交道28年。他深谙蜜蜂习性,现养殖蜜蜂128箱,周围的朋友都习惯称他为“曾蜂子”。

1995年,曾庆和在外地饲养兔子,后来因个人原因回到了家乡。当时,曾庆和家有几箱蜜蜂,每年能产好多蜂蜜。他从中嗅出了致富的味道,专门学习了解养蜂知识。

养蜂路上并不顺利。水质、林场、蜜源、花源以及地势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蜂蜜的质量。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曾庆和还要时时提防蜜蜂蜇人。刚开始养蜂时,被惊扰的蜜蜂常常蛰曾庆和。但他一直觉得养蜂是个“甜蜜”的事业。之所以“甜蜜”,一方面是因为甜甜的蜂蜜,另一方面是因为妻子一直在身边支持他。

有了家人的支持,曾庆和的信心更足。他经常向有经验的蜂农学习技术,也时常关注网上和电视上关于养蜂的信息,并订阅《蜜蜂杂志》相关书籍学习技术。凭着不服输、不怕苦、敢闯敢拼的精神和韧劲,他养蜂的技术越来越娴熟。

曾庆和养的是意蜂,一个月左右就需要“转场”,即在不同季节前往不同地点“追花夺蜜”,错过花期对于蜂农来说损失不小。不仅如此,不少地区的果蔬目前主要依靠蜜蜂授粉,如果蜂农无法前往,还会对种植业产生较大影响。

“人不离蜂,蜂不离花。”曾庆和说,赶蜂人,赶的其实并不是蜂,是花期。在养蜂的28年间,他走遍了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最远去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哪里有花,哪里就有他们夫妇勤劳的身影。几根铁柱支起了一张不足20平方米的帐篷,一张床,几件厨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养蜂人的生活漂泊孤独,大多时候,漆黑的夜晚,曾庆和的耳畔只有蜜蜂的嘤嗡之声作陪。

“看着这些蜜蜂飞来飞去,感觉自己也和它们一样,忙碌并甜蜜着。”曾庆和一年四季不是在蜂场,就是在赶往蜂场的路上,每到一个地方,相当于进了“无人区”,只能以花为伴,以蜂为友。枯燥乏味的养蜂生活也曾让年轻时的曾庆和打过退堂鼓,但想起蜜蜂带给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生活,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养蜂人,是当代中国流浪春天的吉卜赛人。他们追赶花期,在全国各地安营扎寨,编织着春天的童话,酿造着春天的故事,播种着春天的希望。疫情期间,因道路不畅,曾庆和夫妇2022年就被迫在一个地方多待了一个月,错失了下一个花期。春天到了,曾庆和的脑海里,又画下了一张清晰的“追花图”。

3月底,曾庆和夫妇将前往今年的第一站——江津,采集广柑花、洋槐花,花期结束于4月中旬,随后将到达秦岭。“河北漫山遍野尽是椿树、枣花与荆条。修整后,我们最后将到达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每年7月,那里是浩瀚的油菜花海,遍地金黄。”曾庆和说,到9月,一场大风便让内蒙古气温下降到接近零度,他们就得南下了。

山东的枣花、陕西的油菜花、广东的荔枝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期,曾庆和过着浪迹天涯的生活。半年后,他还会再回来,就这样年复一年地从事着这份“甜蜜”事业。

 见习记者   戴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