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渝港合作会议机制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发布人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主任 王雯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总督学 莫龙飞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 程伟市商务委副主任 叶力娜市政府外
▲5月12日,渝港合作会议机制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发布人
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主任 王雯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总督学 莫龙飞
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 程伟
市商务委副主任 叶力娜
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副主任 李明全
渝港合作会议机制将为重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渝港在教育、商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5月12日,在渝港合作会议机制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问题1:渝港合作会议机制将为重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市政府外办主任王雯表示,建立渝港合作会议机制,是两地优势的互补。“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连接内地和世界的重要桥梁窗口作用。两地在经贸、科教、人文等多领域合作日趋紧密,优势互补双向奔赴,共同促成了渝港合作会议机制的建立。”
▲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主任王雯介绍相关情况。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在王雯看来,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重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庆以及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支撑。通过渝港合作会议机制,重庆将加大与香港各领域互联互通水平,积极借鉴学习香港在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地位,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两地成为国内大循环“参与者”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者”,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同时,机制的建立还有助于推动重庆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当前,重庆正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立渝港两地的合作机制,有利于重庆进一步对接香港的区位优势、开放合作的先发优势、文脉相承的人文优势,促进要素跨境流动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问题2:如何推进渝港合作会议机制的有效运行?
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李明全介绍,渝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后,将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分管港澳事务的副市长和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按需不定期召集并共同主持会议,而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则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和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负责。
▲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副主任李明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一是做好机制运行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后不能“空转”,我们将根据第一次会议达成备忘录的各领域合作举措梳理任务清单,协同市级部门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对标对表定期会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争取各方支持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取得的成果经验,适时谋划阶段性目标任务,从而发挥好联络、统筹、督促闭环落实的作用,促进渝港合作提档升级,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是广泛整合资源推进交流工作。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达成的合作举措涉及领域多、范围广,市政府港澳办将协同市级部门联动香港特区政府建好交流平台、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交流,全面推进合作共识细化量化、落地落实。比如,我们将继续支持香港同胞、重庆市民为两地合作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港澳顾问年会、川渝港澳青年双创论坛等平台作用,夯实和培育港澳交流载体壮大交流力量,打造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港澳同胞在渝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促进渝港人才交流和专业合作、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促进人心回归。
三是做好机制运行成果的宣介工作。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化渝港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我们将以渝港合作会议机制的建立为契机,加强战略对接,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优势互补、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策划开展合作机遇推介活动,及时总结机制运行进展情况、多形式宣介渝港合作成果与经验,释放香港与重庆、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机遇,打造区域发展动力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问题3: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渝港教育交流合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教委积极推动渝港教育交流合作,努力发挥教育在促进教育改革和祖国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总督学莫龙飞介绍,重庆现在已有重庆大学等9所高校取得了参加面向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的资质,在重庆就读的香港籍大学生人数近年来也是稳步增长。同时,大力支持重庆高校走出重庆,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教学合作和师生交流。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总督学莫龙飞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在推动两地教研机构合作方面,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与香港教育评议会、澳门中华教育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华夏教育评价联盟。该联盟将整合内地与港澳的教育评价资源,共同开展教育评价研究,推出教育评价标准,建设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助推内地与港澳教育的教学改革。目前成员单位已达117个。
“下一步,我们将在渝港合作会议机制框架下,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渝港教育交流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在渝学习香港籍学生培养工作,不断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意识,吸引更多香港青少年来渝读书学习,在重庆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二是进一步加强两地教育合作,努力促成两地学校和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生交流等方面不断开辟新赛道,开创新局面。”莫龙飞说。
问题4:重庆市商务委与香港贸发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下一步如何深化渝港经贸合作?
“近年来,渝港经贸交流合作愈加深入。2022年,重庆对香港进出口总额561.1亿元,香港成为重庆第四大贸易伙伴。” 市商务委副主任叶力娜介绍,2018年9月,重庆市商务委与香港贸发局在港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携手推动两地企业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市商务委副主任叶力娜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在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市商务委与香港贸发局签订了新版《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贸易促进、双向投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和升级渝港经贸合作。
叶力娜表示,下一步,市商务委将从三个方面深化渝港经贸合作。
首先是推动高层互访,加密经贸互动频次。一方面推动双方高层互访,全方位推介重庆投资环境和发展新机遇,带动更多资源和项目聚集;另一方面加强与香港贸发局、香港投资推广署以及相关商协会的合作交流,加大频次组织经贸代表团交流互访。
其次是精心谋划,搭建渝港经贸合作交流平台。一是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新机遇,着力引进香港金融、科创、设计、现代物流、医疗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优势领域项目。二是继续策划组织重庆企业参加香港美食博览、香港电子展等重点展会,助推本地企业依托香港开拓国际市场。三是鼓励重庆企业在RCEP框架下利用香港平台和资本,寻找海外新商机。
第三是进一步拓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香港商务代表处功能,提升服务能级。下一步市商务委将支持代表处拓展功能、提升档次,引导其主动融入全市招商引资大局,挖掘驻外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驻港“窗口公司”功能。
问题5:重庆与香港科技合作的重点有哪些?
为促进渝港两地在创新及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在5月11日举行的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市科技局与香港创科署签署了《渝港创新及科技合作备忘录》。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程伟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拟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渝港科技创新合作。
▲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程伟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一是强化渝港科技联合研发。支持两地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智能科技、生命科技、先进制造、新能源科技、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项目等合作,包括共同申报国家科技计划、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计划,共同承担重庆市科技创新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等。
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建创科合作平台,鼓励两地产学研机构、创科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支持引进香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资源,结合重庆产业需求,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开展科技人文交流。鼓励两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开展合作,促进两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两地的大学及科研机构从各自的优势及关注领域出发,开展人才及技术等交流。鼓励两地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联合举办或参与高端学术会议及论坛,共同参与双方现有交流活动,参加香港的国际性展会和重庆的“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重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