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暑假是青少年溺水的多发期、易发期。如何让学生远离溺水危险,成为了暑期安全的一项重点工作。连日来,记者在调查采访时了解到,我区各有关部门、镇街多措并举,扎实做好防溺水工作,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暑假是青少年溺水的多发期、易发期。如何让学生远离溺水危险,成为了暑期安全的一项重点工作。连日来,记者在调查采访时了解到,我区各有关部门、镇街多措并举,扎实做好防溺水工作,在认识上再提升,在细节上下功夫,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要把学生防溺水工作作为民生大事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全面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防线,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成长。”7月19日,我区召开防溺水工作部门联席会。会议要求各部门镇街根据《万盛经开区防范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导则》文件精神,从思想认识、防范措施、责任落实等三个方面安排部署全区防溺水工作,严格履职到位,尽职尽责,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筑牢学生安全防护墙。
防溺水工作刻不容缓。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各学校迅速行动,加强部门联动,强化防控,充分发挥学校主力军作用、家庭主体作用,强化宣传教育、水域管理和日常巡查、责任落实和协作配合,切实消除全区水域安全隐患,提升青少年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暑假前,区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召开防溺水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全体教职工认真做好防溺水教育,并加强家校共育防溺水宣传,结合全国近期发生的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对家长们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暑假里的每周一作为固定安全提示日,多渠道向学生家长发送防溺水提示。党工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制作预防溺水专题宣传节目、公益广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区公安分局基层民警在走访活动中,积极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安全宣传。区卫生健康局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溺水救护知识培训,帮助广大师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及自救常识。区民政局、妇联、团区委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载体作用,开展防溺水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宣传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安全知识。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我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动态排查、滚动排查机制,落实好专项治理和管控措施,确保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家长和社会监管责任。我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学生家长增强安全观念和责任意识,落实法定监护人责任,对拒不履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教育和处理;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加强关心、监督和安全防护,避免漏管失控,不能出现监管盲区。
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各镇街、有关部门和学校均建立完善防溺水应急工作预案,并按规定开展演练,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链接>>>>
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一.牢记“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和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如何正确自救?
如果不熟悉水性,应该快速把头向后仰,嘴巴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不能将手向上举或者挣扎,以免身体下沉。
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东西,但是不要脱衣服,因为衣服会产生一定的浮力,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假如附近有木板,应该快速抓住,借用木板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往上浮。
假如有人跳水救你,千万不要死死地抱住救助者不放,应该尽量放轻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上。
三.如何正确施救?
如果碰到有人溺水,要第一时间大声呼叫,并寻求大人的帮助。
寻找杆子、树枝、长棍等,俯身趴下,让溺水者抓住另一端慢慢把溺水者拉上来。
在周围寻找漂浮物扔给溺水者。
当周围没有漂浮物或者竹竿等物品时,可以用衣服打绳结抛向溺水者。
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这时力气很大,稍不注意就会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悲剧。
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
四.远离危险水域
危险水域: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深水潭、工地上的积水池、废弃的古井等。
野外水域很危险:
1.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对所在水域情况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漩涡、暗流,容易发生意外。
2.野外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
3.野外水质污染也比较多,游泳难免会被呛水,对身体有害处,过敏体质的人也不适宜到这样的水域游泳。
4.大部分人对危险处理毫无经验,一旦遇险手忙脚乱,无法自救。
记者 叶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