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万盛乡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民住进新楼房,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黑山镇南门村果园,猕猴桃长势喜人。万东镇五和村,生产便道串联梨园,在青山绿野间格外醒目。青年镇板辽村草莓基地,生产便道四通八达。
如今,在万盛乡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民住进新楼房,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黑山镇南门村果园,猕猴桃长势喜人。
万东镇五和村,生产便道串联梨园,在青山绿野间格外醒目。
青年镇板辽村草莓基地,生产便道四通八达。
金桥镇星河村“双河酒坊”酿酒车间,工人用传统工艺酿酒。
近来,一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潮流,正在万盛的山川原野奔涌不息——
青年镇板辽村,“取经者”络绎不绝。该村党支部依托枇杷园、李子园、草莓采摘基地等领办合作社的薪火,燎原出崭新天地;
万东镇五和村100亩杨梅园,果香袅袅,游客穿行其间,尽享杨梅采摘乐。村集体经济“账户”躺着6万元,这就是“底气”,昔日荒山如今换了人间;
关坝镇兴隆村院坝会上,有人论高粱产业,有人谈集体增收,一言一语,畅聊村集体经济至夕阳西下。展板上,乡村振兴4个大字异常醒目。
近年来,万盛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全区5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78.5%,最高的达140万余元。
党建引领
实施“5+N”模式
近日,记者在关坝镇兴隆村的田间地头看到,15余亩高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如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阳光照耀下的高粱长势喜人,约60厘米高,远远望去,满眼尽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
今年以来,兴隆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高粱产业,与企业签订高粱种植收购协议,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为了大力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我们积极提供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撑,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兴隆村干部朱再银介绍,他们在发展高粱产业中,将延伸产业链,引进高粱深加工企业,提高高粱产品的附加值。
犹绍华是万盛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他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规模种植梨树,打造生态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的“犹绍华雪梨”和“犹绍华雪梨膏”已成为万盛名特优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犹绍华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好“头雁”效应,引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在镇党委的建议下,犹绍华组建行业党支部,成立“36联盟”,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共同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探讨遇到的发展难题,开创了“互帮互助、竞相争先、携手共建”的发展局面。截至目前,“36联盟”共发展种植养殖大户36户,位居全区第一,不仅建立了农业抱团发展的新模式,也为其他山区家庭农场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党旗飘处产业兴。党建在高粱产业和“36联盟”的迅速发展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引领作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同步延伸,跑出了村集体经济“加速度”的生动缩影。
党建工作如何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我区以党建为纽带,实施“5+N”模式:“5”,即龙头带动型,以集体经济强村、龙头企业等为主导开展联建;产业链接型,在上下游产业链、相近相邻产业企业区块、行业协会或产业发展相近村、农业产业集聚片区等开展联建;飞地抱团型,以资源禀赋不足、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通过集中配置土地等要素资源强化飞地合作、开展联建;项目牵引型,以重点项目业主单位或属地党组织为主体,联动相关部门、施工方监理方开展联建;城乡融合型,结合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等,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非公组织、城市社区等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开展联建。“N”,即鼓励各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党建联建模式。
按照“5+N”模式,关坝镇建立村集体经济联合总社和总社党委,将镇域范围内各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和村党组织纳入其中。2022年,联合总社实现经营性收入352万元,经营性收益124万元,分配各村利润共66万元,村均分配利润7万元;南桐镇成立桐盛公司和公司党委,由镇域范围内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将村党组织纳入其中。2022年,桐盛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218万元,经营性收益37万元,分配各村利润共10万元,村均分配利润1万元,切实解决了资源禀赋不足、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低问题。
政策发力
融合资源创新发展
金桥镇星河村升级扩建的星河酒厂里,浓浓酒香四溢。
星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文介绍,为盘活村集体经济,该村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村企结对、整合项目”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成立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还在今年升级扩建了酒厂,既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村里的养殖户还利用秸秆酿酒产生的酒糟,搞起了肉牛养殖。
与此同时,青年镇板辽村打造的水保园李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一株株李子树长势喜人。今年初,板辽村投入资金50万元,引种“五月脆”李子树苗5000余株,将125亩荒山变成了“宝地”,从管护到采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板辽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玉林告诉记者,村里已经做好李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正在建立“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我区依托各类政策,强化资源整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线。
其中,强化资金扶持,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打捆使用、精准投入”的思路,摸清底数、归并整合、打捆投放、监督考核,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切实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要素保障,全区安排年度可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专项指标优先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发展。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担保费用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强化人才支撑,实施“镇聘村用”乡村振兴人才项目,统筹20个事业编制倾斜保障农村一线。
因地制宜
村村都有当家产业
青年镇的“滴翠剑名”茶叶、黑山镇的猕猴桃、万东镇五和村的黄花梨、关坝镇凉风村的生态鱼、丛林镇绿水村的食用菌……近年来,我区按照“规模、品牌、市场、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发展品牌农业和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注重因村施策,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培育出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发展新格局,农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壮大。
以“资产盘活”促集体经济发展。依托环境整治、复垦宅基地等项目,对村集体原有闲置房屋、学校等进行修缮改造,修建停车场、露营基地和乡村农贸市场等设施,直接租赁创收或参股创收。
以“产业带动”促集体经济发展。打破村行政区域界限,统筹区域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各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方式组成联合公司,聚合抱团发展优势产业。丛林镇4个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整合各类资金、实物、土地资源等共计395万元,入股重庆雁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抱团发展双孢菇,每村每年可获得分红15万余元。
以“服务创收”促集体经济发展。印发《区属国有企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明确各村级组织可依托区域内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开展物业管理、垃圾清运、家政养老等有偿服务。万东镇五里村、石林镇白花村等通过环卫、餐饮、保安、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业务,每年至少创收10万余元。
以“项目拉动”促集体经济发展。抓好中央财政资金扶持的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区级部门、区属国有企业和镇街征地拆迁和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搭建平台、降低门槛、拓宽渠道,让村集体参与公路交通、农田水利、危房改造、改厕等村级基础设施和辖区内企业的项目建设。
以“品牌打造”促集体经济发展。围绕各村特色产业,用好用活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打造金堰村“夜郎米”、星河村“漺河酒”、新木村“生态鱼”、马头桥村“经果林”、青山村“旅游业”、三台村“菜籽油”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其中,万东镇建设村桂花产业链项目,预计年收益将达100万余元。
记者 叶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