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国际国内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⑦ | 市民眼中的綦江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水清岸绿景美 亲民惠民便民

重庆日报客户端 0 2023-09-25 12:35:15

编者按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山与水,早已融入重庆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日前召开的美丽重庆建设大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

编者按

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山与水,早已融入重庆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日前召开的美丽重庆建设大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推动自然之美、城乡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整体跃升。

会后,全市10个部门联合印发《美丽重庆建设宣传工作方案(2023—2027年)》,将聚焦在美丽重庆建设进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和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为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社会氛围和共治氛围。

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深入各区县,对各地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采访。即日起,本报推出“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鸟瞰綦江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受访者供图

9月19日清晨,阳光轻洒綦江区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绿树掩映的红色健身步道上,不少市民或健步走、或骑自行车,欢声笑语与林中鸟鸣交织在一起。

“现在河两岸环境好,我每天至少要在这个公园逛两趟。”今年75岁的刘国先说,这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享受自然,附近还有便民服务中心,真是方便又舒心。

面积达128.9万平方米的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是綦江城区东部重要的绿地。綦江在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中,以绣花功夫为市民提供重要休闲场地,积极挖掘闲置资源,让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成为惠民便民的“幸福公园”。

“鸟类摄影师”黄秀伟

生态好,动物的“幸福家园”

今年72岁的黄秀伟身体硬朗、步伐轻快,常年背着二三十厘米长的镜头在公园转悠。

“很多人要跑很远才能拍到鸟儿,我‘蹲’在家门口这个公园就行。”作为资深鸟类摄影爱好者,黄秀伟在这里拍摄了近百种鸟类照片,精选保存的照片有数万张。

在黄秀伟的镜头里,鸟儿们鲜活灵动:身披蓝紫色羽衣的红嘴蓝鹊,正竭力挥动双翅捕捉空中小飞虫;一群娇小的䴙䴘浮在水面,其中一只扎了个猛子,只露出尾巴尖……

在綦江居住了几十年的黄秀伟,感慨近年来綦江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过去,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一带集中了不少工业企业,一些污水直排河中。近些年来,随着企业的搬迁以及生活污水管网的不断完善,通惠河变绿了、变清了。

沿河两岸生态也改善明显:种下的乡土树种已经长大成林,河两岸灌木、藤蔓植物覆盖了原来的荒坡,河中鱼虾也多了。

“本地土著”彭公德

环境美,从主城搬回来养老

在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散步的“本地土著”彭公德,绘声绘色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搬迁故事。

“几十年前,附近除了工厂,两岸还有大片田土。”彭公德回忆,他自小就住在新街子的通惠河畔,小时候要去河对岸的小学上学,只能沿着羊肠小道在田地里穿行,快到河边时有一段石板路便算是“好路”;过河要靠河中的“跳磴”,若遇夏天涨水,则要绕行很大一圈……

“当年这里还是城乡接合部,住着不安逸。”十几年前,彭公德退休后在中心城区买了房,就想将河畔的安置房卖掉,在中心城区养老。

“幸亏没卖,没想到居然还有搬回来的一天。”彭公德大笑起来。

自公园修好后,每次彭公德回老家,都有亲友向他推荐“到河边走走”。2019年,他到公园逛了一圈,发现“城乡接合部”已成为过去时。

“一进公园就是一条红色的步道,路两边都是树,河两岸都是绿色。”彭公德说,步道两侧安装了路灯,夏日夜晚很多人在此散步、骑车;通惠河U形湾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广场,还安装了不少健身器材,居民一边锻炼一边聊天;步道两侧相隔不远就有垃圾箱,广场等处还有免费的公厕,干净、整洁;河上有小桥,连通了两岸的公园步道。

“老家变得这么漂亮了,为啥不搬回来住呢?”2020年,彭公德搬回了老家。

“像老彭这样搬回来的居民还有很多。”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党委书记张鹏说。

当地居民张富伟

真方便,公园门口设有便民中心

离公园入口不远处,有一幢简洁的建筑——这是正在完善中的新街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便民服务中心“零工驿站”内,当地居民张富伟正在“便民缝纫角”等候经营户何瑞书给自己改裤脚。

“这个便民服务中心就开在家门口,我散步时顺便把裤子拿来改,不用专门跑远路,费用也合理。”张富伟拿出手机,向何瑞书扫码支付了5元钱。

在“缝纫角”认真工作的何瑞书,今年54岁。由于家庭较困难,她从老家来到綦江城区后没有租门面开缝纫店,而是在公园附近的马路边、公路桥下“摆摊”。

“我们征集了居民意见,发现图书室、活动室、‘四点半课堂’等需求呼声较高,同时也有居民希望能开设一些便民服务。”张鹏说,目前,该便民服务中心已根据居民需求设置了相关的功能,并为家庭较困难的居民开辟免费场地,让他们为大家提供平价便民服务。

未来,这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还将增设慈善茶吧、调解室等,进一步完善功能,让通惠河亲水带状公园成为集休闲、散步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公园”。

相关链接>>>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①|环山移步皆风景——南川打造大金佛山178山地自驾线路的启示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②|云阳龙脊岭公园建设尊重自然,成为县城“生态绿肺”—— 秃岭荒坡变身4A级景区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③|酉阳河湾山寨在保护原乡自然特色的同时,从细节着手——留住吊脚楼 就是留住土家人的根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④ | 南岸区呼归石花阶公园三十六亩坡坎崖种了近一百七十种植物——从城市荒地到城市花境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⑤|2018年渝中区启动长滨路岸线整治工程——精心设计修复方案 珊瑚坝重现水清岸绿

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⑥|“砍掉”两个桥墩 摒弃传统爆破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建设为鱼儿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