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体旅

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一边旅游、一边探究——“旅行考据党”解锁游玩万盛新方式

0 2023-10-27 10:35:24

溱州楼。(资料图)万盛老街。(资料图)黑山谷景区。(资料图)东林街道新工区文创街。(资料图)市级非遗更鼓红苗芦笙舞传承人演奏芦笙。(资料图)板辽茶山。(资料图)街巷命名有典故,茶馆文化很流行,乡村集市

溱州楼。(资料图)

万盛老街。(资料图)

黑山谷景区。(资料图)

东林街道新工区文创街。(资料图)

市级非遗更鼓红苗芦笙舞传承人演奏芦笙。(资料图)

板辽茶山。(资料图)

街巷命名有典故,茶馆文化很流行,乡村集市上的土鸡竟然能飞……穿行在万盛大地,看似平凡的景致背后,总隐藏着令人好奇的谜题。

有这样一群旅人——他们不满足于旅途中走马观花,而是热衷揭秘旅行中邂逅的大小谜题,他们被称为“旅行考据党”。若以“旅行考据党”的视角漫游万盛,会邂逅怎样的惊喜?

“旅行考据”年轻化

当你漫步于城市街道、行走于老建筑之间,会不会对眼前的事物产生疑问,想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行为被称为“旅行考据”。当下,热衷于此的人喜欢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线上平台分享旅行中的新发现。

“旅行考据”的开端有时很简单:它或许是一栋兼容古今元素的小楼,或许是一本饱经岁月洗礼的典籍,或许只是一个路牌、一棵树……在某一瞬间,这些事物会突然击中内心,让人充满好奇,想要了解与之有关的一切。

不久前,来自长寿区的游客杨馨沛再次来到万盛。虽然前后只参观了两次溱州楼,但杨馨沛对溱州楼及相关历史已相当熟悉。

“以前,我对万盛的印象是黑山谷和矿工文化,但在参观溱州楼之后,我发现万盛的历史文化值得深挖。”杨馨沛说,在第一次游览溱州楼之后,她便开始搜索资料、查阅文献,很快就了解了万盛的“前世今生”。

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姚璟辰对地方历史文化也非常着迷。今年暑假,他随外婆到黑山旅游度假区避暑,无意中看到《溱州故地的烟云变迁》这篇文章,立刻对万盛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于是,在黑山避暑的日子里,他常常前往万盛城区,沉浸在万盛博物馆、万盛图书馆、溱州楼里。

“万盛现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崖墓群,这些墓穴凿在依山傍水的崖壁上,十分神秘。”姚璟辰说,他不但从文献中了解到崖墓的知识和故事,还特地参观了穿洞坪崖墓群,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不少好友和同学的关注。

“精打细算”逛景区

旅游到底游什么?是遵循时下潮流,在热门“打卡点”拍照;是走街串巷,寻找市井特色美食;还是穿上当地的特色服饰,发定位“到此一游”?

“这些都是旅行的环节,却不是其真正的意义。”旅游爱好者、“95后”南京女孩余曼婷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她希望在行走中找到属于一个城市独特的性格、人文与记忆。满怀好奇、追根溯源的“考据式旅行”成为余曼婷这类年轻人热衷的旅行方式。

“考据式旅行”从出发前就要花费不少精力。“当我们毫无准备便迫不及待地出门,很容易因思绪杂乱而错过极富意义的人文景象。” 余曼婷说,区别于走马观花的“佛系出游”,“考据式旅行”的每一站都需要“精打细算”,所以需要更详细、严格的时间和路线规划。

想要获得良好的“考据”体验,“旅行考据党”少不了要认真做好功课,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沿革、人文风情等,并结合个人兴趣设计出玩法和路线。

“到万盛旅游之前,我会搜索万盛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风土人情及产业发展情况等,从各方面了解万盛。”余曼婷的万盛之行重点在于小众景点,如茶山和茶园。她在个人小红书账号上留下这样一段话:置身翠绿的茶山上,看着采茶人双手翻飞、忙碌采摘的身影,突然觉得曾在手机屏幕上看过的图片和文字真实地“站”在了眼前,一股感动奔涌而来。

余曼婷等“旅行考据党”认为,如果没有提前查阅相关信息作为引导,便如同缺乏串珠成链的线条一般,让人们在旅途中接收的新讯息变得应接不暇、杂乱无章。

“只有把一个地方‘吃透’,旅行才会更有收获。”本地旅游爱好者周畅喜欢在日常的读书及各类文化讲座和沙龙中积累旅行知识,与专家、学者一同探讨人文、风土话题,让他在旅行中变得更有内涵。

深入“考据”趣味浓

“考据式旅行”似乎是一个当代概念,但这种思维古来有之。

哲学家尼采在作品《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中提出关于旅行方式的建议:通过观察古老建筑,从历史了解人们的社会和身份认同如何形成,从而得到一份延续性和归属感。

游历万盛老街,一条条老街道、一栋栋仿古建筑,如同盛放着历久弥新故事的容器,忠实而诚恳地反映着万盛历史发展的面貌和脉络,讲述着文字和图画无法记述的史料。

“香炉巷、荣懿巷、炭花巷、万寿巷、石缸巷……在五巷间穿行,仿佛走进一阙宋词里,特有的古典韵味让人着迷。”前不久,本地旅游爱好者周畅和外地好友以“城市慢行”的形式,花了整整一天漫游万盛城区,外地好友格外喜欢万盛老街及周畅描述的“老街往事” 。

“稀松平常的脚下道路,有时候也是别人羡慕的诗和远方。”在行走和考据中,周畅和好友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和历史的连接,了解其中故事后,他们觉得眼前的喧嚣巷弄变得亲切可人。

当然,对于大多数“旅行考据党”而言,追求旅行的文化含量,不等同于只把当地的文化古迹当作旅行的主要目标。

“不是只有历史的、过去的风景,才能成为‘考据’对象,只要抱着开放和发现的眼光,身边的人文、民俗现象也足够惊喜。”在周畅眼中,万盛有着太多的特殊“考据”方式:去石林镇或青年镇探寻红苗文化在万盛的起源与发展,感受与其他地区苗文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丛林镇绿水村的食用菌种植地里,观察一朵蘑菇如何从菌包里长出如花朵般层层叠叠绽放的菌盖;穿行在古老而又神秘的黑山谷、万盛石林,寻找深藏其中的“野生植物画家”……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探索眼光游万盛

在旅行中,保持开放的眼光很重要。南京女孩余曼婷在万盛旅行期间,朋友陪伴她前往金桥镇、青年镇等集市赶场,所见所闻令她大开眼界。

“不同于旅游攻略上的万盛乡村,当时的场景像是打开了万盛的另一面。”余曼婷回忆说,通过与当地人交谈及查阅资料,她深刻体会到了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

“在金桥镇集市,我见到一位卖新米的农妇,她的手掌上满是老茧,皮肤在白花花的大米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当时,我便深深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真实和辛苦。”余曼婷说,在旅行中尊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拥抱风物人情,才能不断扩充自身认知。

在万盛,无论是闻名遐迩的峡谷风貌,还是怡然自得的乡村风情,又或是矿工文化、溱州历史……都是人们可以“考据”的宝藏之地。

旅游从业者向余认为,对于旅人来说,“考据”是旅行者深度感受一个地方生活、休闲、文化、历史的最好方式,用探索者的全新视野去挖掘目的地的隐藏一面,这无疑像拆盲盒般惊喜。

向余说,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正是“旅行考据党”所追寻的感受。当走入一段路途,以探索的眼光揭开一个个谜题,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快乐中,便会发现人们身边常见的万物,竟然有如此神奇迷人、颇具嚼头的故事。 记者   叶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