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保民生,发展为人民。近年来,万盛财政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1月-9月,全区民生支出达16.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60%,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支农
财政保民生,发展为人民。近年来,万盛财政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1月-9月,全区民生支出达16.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60%,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支农惠农、教育、文化事业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校舍焕然一新,一场场招聘助力就业,一个个美丽乡村蝶变新生……桩桩件件民生实事,累加起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小”财政托起了“大”民生。
稳就业 保民生 为幸福生活积蓄新动能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关系着个人生存,关系着家庭幸福,也关系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岗位保就业,一直以来都是财政工作关注的焦点。
今年以来,万盛财政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发挥就业补助资金效能,及时为企业解难纾困,为优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感谢惠企利民政策,让我们现在把企业做大做强更有信心了。”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政策规定,该企业享受了社保补贴160万余元,切实减轻了用工成本。
今年1月-9月,万盛财政支出就业创业各项补贴4250.98万元,惠及55家企业,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的温度、政策的力度、服务的速度。同时,支持农村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61.95万元,惠及250户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
在关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万盛财政还关心着城乡困难群众、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救助等基本救助制度为核心,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权益。
家住东林街道的骆某全今年46岁,2022年3月,骆某全突发疾病,后被确诊为脑瘤,家中实在无力支付其高昂的住院费用,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社区干部了解后,及时帮助他申请了困难救助。
“这笔救助金缓解了全家人的压力,让我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更让我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骆某全在收到32659元临时救助金后感叹道。
社会救助是困难群众的“及时雨”。今年1月-9月,全区累计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85.69万元,受助农村及城镇贫困人口达181553人次。
助人居 美环境 为幸福生活催生新动力
对于中国人来说,住房既是安身立命之所,也是身心栖息之地。近年来,区财政局聚焦群众居住需求,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地灾避险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让辖区百姓住得安全、住得舒心。
“安居”,“安”字摆在首要位置。今年雨水量较去年明显增多,一旦出现暴雨、大雨天气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地面凹陷等地质灾害。面对该情况,万盛财政积极应对、未雨绸缪,一方面,安排拨付资金979万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另一方面,安排拨付资金824万元用于应急救援,从预防和处置两方面资金保障着手,不断提升群众居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由区规资局牵头,对石林镇白杨坪危岩治理工程、金桥镇鱼秋田滑坡应急抢险工程等8处地质灾害进行排危降险处理,避险搬迁170余人,有效保障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居有所安,居也有所宜。为了让城区环境更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更健全完善、人们生活更方便快捷,万盛财政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支持,立足补短板、强弱项,助推城市建设,为“安居”美好生活升温加码。
“小区改造后,出行方便了、绿化增加了,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幸福感也增强了……”近日,聊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万盛街道新田社区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区财政局累计拨付4186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全区老旧小区改造,消除老旧小区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其中,张女士居住的新田路片区城市更新工程改造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涉及综合管线下地改造的管网长度约970米,涉及环境景观改造的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建设好基础设施、打造好城市景观只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前奏,如何管理好、维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才是让幸福感持久的关键。为此,我区投入城市运维资金6814万元,用于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垃圾处置、城市路灯维护等;投入946.2万元用于重点解决管网排水不畅、井盖破损、内涝积水等问题,购买市场化运维服务,确保城市生活污水稳定达标处理,进一步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发展良性循环。
修好路 促振兴 为幸福生活点燃新引擎
要想富先修路。出行方便、输送便利才能打破闭塞,推动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变现,为幸福生活再添一把火。
今年,我区深入开展“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年”行动,筹资2772万元用于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目前,全区运行公交线路50条,镇街公交通达率100%,56个行政村公交通达实现全覆盖。同时,投入9896万元对全区1411公里公路路容、路貌、路况、危桥等进行改造,抓实公路日常养护,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努力营造“畅、洁、美、舒”的公路交通环境。
路修通了,怎样把产业发展起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万盛财政对此念兹在兹。
青年镇板辽茶山已有20余年的种植历史,此前一直流转给承包商,后因承包商经营不善导致茶山荒废。2019年,板辽村申请资金,将茶山纳入集体产业,但如何才能提升茶山品质、帮助村民增收成了困扰村干部多年的难题。
今年,这个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区财政局安排衔接资金80万元,用于该村低产茶园改造项目,项目具体包括改造低产茶园260亩、完善茶园基础配套建设,这对促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推进茶叶产业链建设、全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示范引领茶农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板辽村茶园改造项目只是我区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牵引带动作用、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缩影。
今年以来,我区争取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4629万元,较2022年增加695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2297万元,市级衔接资金1647万元,区级衔接资金685万元。
据了解,全区中央衔接资金60%用于产业发展。得益于此,除了板辽村茶园,关坝镇凉风村2023年大业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果园、石林镇星台村通湾社高粱油菜、丛林镇海孔黄草坪肉牛养殖场等乡村产业纷纷迎来改造扩建。
“财政衔接资金要求安排精准、突出带动性。一是优先向重点区域倾斜,二是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三是优先支持利益联结机制健全项目。”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种粮要高产,良田是保障。
金桥镇一直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产区,今年该镇实现平均亩产1000多斤、总产量6000吨,这离不开我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截至今年9月,我区拨付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495.83万元加快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关坝、丛林和金桥3镇8村,开展坡改梯、陡改缓等土地归并整治7785亩,新建蓄水池8座,新修维护排灌沟渠7994米,安装灌溉管网9279米,建设机耕机作等生产道路16670米,实施土壤改良7785亩。
同时,通过财政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信息系统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190万元,惠及61653人次,以支持“大力度”跑出助农惠农“加速度”。
除了提升“地”气,万盛财政还结合自身职能,在“人”气上下功夫,不断激发脱贫人口发展产业积极性。通过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村”,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重庆银行、民生村镇银行等5家银行合作,以小额信贷为抓手,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支持种养殖户、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市场主体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涉农贷款余额47.33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736.56万元、1216户次,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能量。
优教育 保健康 为幸福生活增添新活力
今年秋季新学期,万盛小学校舍焕然一新——翻新过的墙面色彩明丽、洁净明亮的教室布置温馨,一年级新生用新奇的目光在校园里探索;绿色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活蹦乱跳,玩得不亦乐乎。同时,根据安全部门要求,该校将常青楼、禾泽楼、宿舍楼等楼栋都新铺设了消防管网,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万盛财政充分发挥保障职能。一方面,千方百计确保学校学生安全、改善办学办园条件,1月-9月安排校舍维修资金1756万元,完成溱州中学室外消防管道改造、万盛小学常青楼新增消防栓改造、104中学至善楼维修、小坡脚幼儿园校舍改造及设备购置等,全力消除校舍安全隐患,改善校容校貌;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困难家庭学生入学问题,安排学生资助资金230万元,促进困难儿童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贫困建卡户非寄宿生的免费午餐、高中贫困生免学费和生活补助等助学政策落地落实,惠及各学段学生3434人次。
健康是生命之基。在助力提升全区群众健康水平的路上,万盛财政一直不停歇。
9月26日,我区启动2023年度初二年级在校女学生HPV疫苗接种项目工作,自愿接种的学生按照就近接种原则,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前往东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东镇中心卫生院等7个接种点进行了疫苗接种。
今年以来,万盛财政统筹安排医疗卫生相关资金8192.52万元,用于补助我区初二在校女学生HPV疫苗接种、食品从业人员体检、计划生育婚前免费健康检查、居民医保参保补助等项目。
情系民生,健康先行。近年来,万盛财政把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医疗投入、倾情开展健康扶贫、加强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依托大数据探索智慧医疗,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群众更好地享受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全区人民身心健康,万盛财政安排资金305万元支持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体育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安排资金248万元用于图书馆和科技馆运行维护,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全区群众文体生活。
民生铸大爱,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未来,万盛财政将继续以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管好用好民生“钱袋子”,努力让万盛发展不断升温,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记者 杨晨晨 通讯员 罗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