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丛林镇

绿水村“内外兼修” “炼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0 2023-11-10 10:27:07

记者 叶 露 通讯员 刘 颖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256个村落入选,丛林镇绿水村位列其中。这是绿水村继“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宜居村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之后,拿下的第

记者   叶   露   通讯员   刘   颖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256个村落入选,丛林镇绿水村位列其中。这是绿水村继“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宜居村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之后,拿下的第4个国家级荣誉。

同时,该村还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最美垃圾分类示范村、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走进绿水村,乡村绿道掩映在花草树木间,村舍外碧水环绕,行走至田间地头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除了自然风光,休闲垂钓、水果采摘、农活体验、蘑菇总动员等游玩体验项目,也吸引游客前来。

一个普通的村子如何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近日,记者来到绿水村,探寻它的蝶变之路。

蜕变,源于越来越美的环境

绿水村距万盛城区10公里,南万高速、303省道、丛林至黑山旅游环线穿境而过。行车至标有“西部菌谷·绿水人家”的牌坊,就说明到了村口。

自然风貌、生态环境、乡土文化,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村容村貌整洁,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等,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评选的重要条件。

从绿水村村口一路向前,仿佛置身陶渊明笔下恬静的乡村美景图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宽阔的道路、整洁的文化广场、整齐的新农村住房、连片的菜田和果园……如今的绿水村,在村民陈锦珠看来可谓焕然一新。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还记得村子从前的模样:“房屋建得很乱,没有规划;树多,乱得不成行;水塘多,但大部分是臭水塘……”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推进,绿水村开启了“转型”之路。

记者了解到,该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按照“一组一特色”,开展庭院风貌提升、院落节点景观打造工作,整治农房旧房320户,完成小竹林入口、水井湾、长五间、创业园景观节点建设、庭院整治及房前屋后环境美化。

同时,该村建成旅游厕所6座、垃圾中转站2个,20名专职环卫工人定岗定时巡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建成“一环三纵四横”旅游交通网络,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亩,完成土地生态修复600亩,改造卫生厕所545户,建设健身广场2处,安装路灯200盏,改造院落风貌10余处,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人居环境新亮点。

一系列举措下,越来越美的绿水村陆续获得“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绿色村庄”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宜居村庄”等荣誉。

振兴,源于越来越大的产业

每天,在绿水村,一朵朵蘑菇、一簇簇金针菇在光雨浸润下长势喜人,经当地种植户采摘后运往全国各地,成为食客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太阳才刚刚升起,绿水村食用菌种植户张书容已结束当天的采摘,背着一大背篓平菇从大棚回到库房。她家种植有平菇、香菇等10余个大棚,日产七八百斤,主要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因为品质好,近期以来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村民种的食用菌都不愁销路。

丛林镇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一直以来,该镇以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依托区位、资源、气候优势,引进了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打造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食用菌品牌,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点。

同时,立足“西部地区食用菌生产销售基地和产业集聚中心”这一目标,牢固树立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发展的思路,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丛林镇食用菌产业贴上高科技标签。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截至目前,该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其中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24户,解决富余劳动力15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各类鲜菇6万吨、产值6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8.9%,特色效益农业效果明显,质优价高,品牌优势逐渐呈现。

依托得天独厚的美丽山水和持续兴旺的乡村产业,绿水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食用菌采摘、观光旅游线路产品,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集体经济公司,种植西瓜、南瓜120亩,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连续两年超过100万元,累计为群众分红6万余元。

活力,源于越来越好的治理

在暖阳的照耀下,绿水村青瓦粉墙的房屋掩映在树林当中,干净平坦的“户户通”公路两边树木青翠,面貌一新的老院落彰显着农耕文化的乡愁……随便走进一户农家,整洁的庭院周围,花草盆景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小小花园。

住美丽农房、走硬化道路、观田园景致……基础设施、村容环境打造好了,乡村环境发生了蜕变,但村落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如何治理?村民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绿水村党总支书记蔡志华告诉记者,绿水村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设置“爱心公益积分超市”,利用积分制调动村民投身产业发展、参加公益劳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积极性,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推进村庄治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

近日,绿水村村民杭永秀高高兴兴地走出积分超市,手里拎着刚刚在“爱心公益积分超市”,用积分兑换的肥皂、毛巾。“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能积分,养鸡养鸭也可以积分,做好事都可以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物品奖励,干事积极性更高了!”杭永秀说。

记者还注意到,在绿水村,处处可见以党的建设、社会治安、村规民约、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固定式宣传版画,在美化村庄的同时,也形成了农村社会治理宣传阵地。寓教于乐,村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约束规范行为,不断提高参与村庄治理的自觉性。

蔡志华介绍,近年来,绿水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广落实“三事分流”机制和乡村治理积分制,建立“一约四会”和风俗监督员制度,开展“榜样面对面”“好人在身边”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卫生户”、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等评比活动,探索出一条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乡村建设之路。

 

绿水村全景。(资料图)

村民清扫房前屋后成习惯。(资料图)

村民参加集体活动促进邻里和谐。(资料图)

村民在村内的食用菌工厂就业。(资料图)

墙绘为绿水村增添景色。 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绿水村村道景色怡人。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老师带领学生在绿水村实践教学。记者   王泸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