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国际国内

每次舆情背后,都藏着怎样的“病机”?

重庆瞭望 0 2024-06-01 11:31:28

每一次突发事件或重大舆情,都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面考验。一次舆情事件,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时社会心态的体现,是一地工作落实的镜鉴,是一次民心所向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

每一次突发事件或重大舆情,都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面考验。一次舆情事件,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时社会心态的体现,是一地工作落实的镜鉴,是一次民心所向的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如何守住人民的心,每次舆情背后的原因都值得深究。

以日前安徽全椒的水污染事件为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调查之下,事情原委水落石出,堵点症结得以解决,其中“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论断令人印象深刻。

中医理论里有症状与病机之说,站在舆情观察者、舆论引导者的视角,我们不禁要问,一次推上风口浪尖的舆情,如何能在显像的“症状”背后,尽量早、尽量实地深挖到“病机”?

▲安徽全椒县相关领导接受采访时“信口开河”。/央视新闻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曾苦口婆心地告诉蔡桓公,解决问题要抓早抓小。

及时消解负面舆情,永远是应对舆情的上上策。扩大正能量,永远是对冲负能量的杀手锏。

若将一些舆情事件做对比,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一些舆情“暴雷”事件,其实并不缺少成熟的应对机制、规范的解决办法和成功的他山之石。想要在“腠理”解决问题,往往有例可循。

一条河流牵涉上下游万千居民。上游与下游、使用与过境、污染与保护的利益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课题。安徽全椒的滁河水质污染,让下游的江苏南京受到波及,完全有着更加成熟的解决办法。

同样是5月下旬,长江日报的一则消息说,因府澴河上游来水优于目标要求,下游的武汉市于4月26日向上游的孝感市兑现首笔府澴河跨市流域生态补偿资金610万元。省内流域治理“一盘棋”,一条府澴河上下游共同发力。其实早在2023年,武汉市已经向上游的仙桃市支付过一笔生态补偿金,这一模式已经初步成熟。

“上游送来清水,下游补偿致谢”,将曾经棘手的生态保护变为预先干预,可以有效杜绝“以邻为壑”“殃及池鱼”,也就从根子上化解了矛盾、避免了舆情。协调地区利益、统筹长短期利益,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绝非难比登天。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抓早抓小,便可以极大地避免后期的推诿、扯皮甚至舆情的“暴雷”。

可见,很多时候,将精力用在舆情发生后的“减法”“除法”上,不如将力量用在工作的“加法”“增量”中。

▲孝感老澴河新貌。/长江日报

“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当一定规模的舆情已经出现,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关部门都需要及时、公开、尽责、准确地予以回应。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这件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92年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他认为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因其复杂性成为可能被偶发因素随时扰动的风险社会。社交媒体时代,舆情的复杂、多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符合风险社会的概念。

面对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社会事件,真诚依然是永恒的必杀技。此前一段时间,“胖猫”跳江事件甚嚣尘上,面对陡然而起的舆情,情绪总会比真相来得快半步。直到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还原了事件经过,用事实和真相廓清迷雾,才平息了情绪与舆情。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流量竞逐中舆情风险恐怕难以彻底消弭。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风险,考验着有关部门的态度、速度与力度。少一些“修辞”多一些“事实”,少一些“技巧”多一些“真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前曾引起舆论热议的“云浩止耕”事件。重庆瞭望截图/农视网

“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舆情是监督的一种,反映的问题、折射的心态正是体制机制运转是否正常的镜鉴。

解“舆情”首先要处置好“事情”,舆情失衡,往往是处置失当。

滁河水质污染事件的新闻中介绍,这起本可以避免的事件来自5月7日的一场火灾。火是扑灭了,但化工产品起火后的污染物4天后依然没有处理完毕,终在一场大雨后,排入了襄河。污染襄河的11天后,全椒县又以农业用水为由,将小范围的污染大范围地扩展至滁河。第二产业的化工污染让第一产业的小龙虾养殖户遭了殃,安徽全椒的一场火灾让江苏南京蒙受了损失。舆情铺天,本质上是事情做得不到位。

如果化工污染处理得及时,没有拖到第4天;如果襄河污染处理得当,没有多浪费11天;如果发现污染后多测一次、多问一嘴,而不是“凭经验”“等退休”;如果接到12345投诉后及时回应马上解决......应对舆情的机会窗口一次次打开又一次次遗憾错过,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舆情发酵的过程正应验了那句老话,“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有人说,社交媒体时代,镜头前的一句错话可能会断送一名干部的政治生命。事实上,镜头前的信口开河,正是态度不积极、工作不到位、落实有问题的直观投射。

与其花更多精力穷究“面对媒体的技巧”、探寻“危机公关的能力”,不如将工作做在前头,原原本本将工作与中央最新精神对标对表,老老实实地花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毕竟,笨嘴拙舌的真实比巧舌如簧的文饰来得更有说服力。

当舆情已经出现,批评不可避免,如何行动、反思、吸取教训,便显得格外重要。

▲滁河水质污染事件中未及时处理的污染物。/央视新闻

“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面对疾病,身体中枢是不可侵犯的最后防线,面对舆情,作风纪律更是须臾不可离的压舱石。

安徽全椒三名官员的“雷人雷语”令人咋舌,本质上是暴露出了极少数干部平常时候消极懈怠、关键时刻顶不上去,私下里“一推六二五”,镜头前一问三不知的精神状态。有媒体称,襄河是全椒县的母亲河,也是2023年省级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通报后,当地召开了总河长会议、一把手调研了相关工作。但究竟是表面文章还是一插到底,究竟是人人行动还是敷衍了事,不只是舆情问题、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纪律问题。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好,人心和顺,事业便有了成功的基础;政治生态不好,程序不正义、机制不畅通,出现舆情、事业受阻恐怕很难避免。严肃认真、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坚强有力、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

一次次的舆情告诉我们,唯有向歪风亮剑、向痼疾开刀,持之以恒地补钙壮骨、排毒杀菌,才能汇聚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而这,正是从根子上正本清源、应对舆情的钥匙。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太多声音告诉领导干部要学会与舆情打交道、与网民做朋友。然而切莫忘了,公仆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用真诚交朋友、用成绩得人心,这才是一切工作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