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23-48278003 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社会

疯狂的“烟卡”,该喊“咔”了

0 2024-06-17 10:29:15

“烟卡”由废弃烟盒盖制作而成。孩子们将各种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以双手并拢、空掌心拍击“烟卡”附近地面,掌风令“烟卡”翻面算作胜利,并赢得卡片。近期,记者发现在万盛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拍“烟卡”

“烟卡”由废弃烟盒盖制作而成。孩子们将各种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以双手并拢、空掌心拍击“烟卡”附近地面,掌风令“烟卡”翻面算作胜利,并赢得卡片。

近期,记者发现在万盛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拍“烟卡”,小区、广场、商场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孩子们还根据香烟价格,将“烟卡”分为普通卡、精品卡、稀有卡等不同等级,越贵的烟对应的烟卡等级越高。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迷恋上玩“烟卡”,或向吸烟的家长索要烟盒,或要求家长在网上购买,甚至还会在垃圾箱中翻找……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烟卡”,然后向小伙伴炫耀或赢取卡片。面对这一现象,有的家长担心“烟卡”游戏会演变为赌博,且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会产生攀比心理,对身心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烟卡”突然流行   获取途径众多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天天(化名)近期总向她要零花钱,起初她以为是孩子拿钱买零食,直至整理书包时,发现了“天子”“中华”“云烟”等香烟标志的纸片,才得知孩子将钱用于购买“烟卡”。

“最近孩子经常询问我抽什么烟,还悄悄将丢掉的烟盒捡起来。”市民韦先生说。韦先生的儿子7岁多,平日里,孩子每天吃过晚饭便与小区里的伙伴一起玩耍,以往最常玩的游戏是躲猫猫、骑车等,现在变成了抱着烟盒聚在一起拍“烟卡”。

记者经过多方询问了解到,“烟卡”分出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烟卡”价钱不一,从1元多张至5元一张不等,一张高档“烟卡”可兑换数张低档“烟卡”。如“和天下”“中华”等高级烟盒制成的“烟卡”,等级高、价钱也高。一旦拥有高级“烟卡”,就拥有了在同学中炫耀的资本,有时为了“碰运气”得到高档“烟卡”,孩子们还会去翻找垃圾桶,或者向陌生人索要。

“烟卡”是否存在销售情况?记者到城区部分小学周边调查,发现的确有印刷品“烟卡”售卖。据店主介绍,“烟卡”十分畅销,小学生争先恐后购买,一段时间还出现了脱销的现象。此外,店主告诉记者,他也会收集一些香烟盒制作成“烟卡”售卖,这种价格比印刷品“烟卡”略高。

不仅校门口商店有售,线上售卖“烟卡”的网店比比皆是。记者登录多家购物网站,以“烟卡”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销售商家遍布全国各地,琳琅满目的“烟卡”让人眼花缭乱,部分商家甚至以“只做精品稀有卡”“稀有绝版卡”“保真无印刷”“批发价”等口号进行宣传,部分商家已销售了10万余单。

家长看法不一   学校禁玩“烟卡”

“烟卡”突然席卷小学生群体,家长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度沉迷‘烟卡’容易让他们对烟乃至吸烟产生好奇。”市民刘女士说。记者随机采访部分家长,大多数家长反对孩子玩“烟卡”,认为“烟卡”会过早让孩子接触香烟知识,很多玩“烟卡”的孩子对各种香烟品牌了如指掌,无形中会诱发孩子对香烟产生兴趣。

有的家长认为拍“烟卡”是一种变相的赌博,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助长虚荣心,导致想尽一切办法获取“烟卡”,应该禁止。

但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拍“烟卡”游戏总比孩子沉迷玩手机、打游戏强。“烟卡”只是一种玩具,相较于奥特曼卡片、小马宝莉卡、萝卜刀等,获取可以不花钱,且玩法简单,可以很好地释放学习压力。如果简单粗暴地禁止,最终还是会出现别的替代物,可能还会增加经济负担。

“80”后邓先生告诉记者,对他来说拍“烟卡”是老游戏了。“以前,烟盒是软纸,现在是硬壳,只是换了个样子。”邓先生认为,玩烟卡不等于买烟吸烟,但也要留意孩子的行为,需加以关注和正确引导,不必过分敏感。

眼下,小学生是拍“烟卡”的主要群体,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如何应对?记者向区内多家小学了解情况后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严禁小学生玩“烟卡”。

“学校近期出现过学生下课就聚在一起拍‘烟卡’的现象,考虑到趴在地上不卫生、学生过早接触烟草知识、相互攀比、售卖‘烟卡’等,学校禁止学生拍‘烟卡’,并要求班主任加强校内监管,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向上的游戏。”我区一小学校长介绍。

销售“烟卡”违法   丰富课外游戏

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犯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上述两种行为均涉嫌违法。

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徐飞介绍,“烟卡”是从烟盒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

根据群众反映的学校门口文具店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的违法现象,区市场监管局、区烟草专卖局、区教育局、区文旅局等多部门已于近期开展了联合检查。

经核查,举报人反映学校周边文具店存在售卖“烟盒”“烟卡”的情况属实,检查人员劝导商家立刻下架“烟盒”“烟卡”商品,督促其停止售卖行为;同时,对其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商家当即表示不再售卖此类产品,全力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此外,联合检查组还走访了辖区内多家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劝导5家文具店下架“烟盒”“烟卡”商品。

徐飞介绍,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将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周围纳入重点监管区域,有力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侵害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烟卡”此番再度风靡学校,引起舆论争议,除了在于“烟卡”游戏本身是否健康之外,还反映出了小学生文娱活动供给不足。

以前,踢毽子、跳皮筋、抛石子等游戏,可以多人一起玩;现在,孩子玩游戏更多的是借助手机和电脑,很少真正动起来,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于是,当“烟卡”游戏再次进入孩子的视野,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学校和家长不妨多从孩子的需求出发,为他们多提供一些有趣有益的课外文娱活动,这既能让孩子的童年多点色彩,也可避免他们过度沉迷在像拍“烟卡”这样的游戏里不能自拔。

记者   袁治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