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州中学 封 景八角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识您,您拨动灯芯,凝视灯火,让我明白了灯火虽微,也会增辉。那时的我,才从村小转入城里的小学,陌生的环境,优秀的同学,我把自己藏进了黑暗的世界。我最怕的是上语
溱州中学 封 景
八角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识您,您拨动灯芯,凝视灯火,让我明白了灯火虽微,也会增辉。
那时的我,才从村小转入城里的小学,陌生的环境,优秀的同学,我把自己藏进了黑暗的世界。
我最怕的是上语文课,我不会标准的普通话,只会地方特色的家乡语言。那一次,课前早读,老师让我们大声朗读《八角楼上》,同学们的嗓音一亮,那悦耳的普通话如根根琴弦拨动我紧张的心弦,我用力抿了抿嘴巴,深吸一口气,想汇聚我所有的勇气,但是,张嘴的那瞬间,我把声音吞了回去,吞到了我的肚子里,张着嘴巴用口型来加入朗读队伍。
担心惧怕中,我以为无人可知,不知何时,老师却走到我身边。
“静静,你嗓子不舒服吗,要有声音哦。”温柔的言语让我脸部突然蹿红,头深深地垂入书本。直到课堂上,听到了老师那一句:“毛主席凝视这星星之火,在沉思。他沉思的是灯可以拨亮,它散发的微弱光芒聚集起来就能照亮黑暗世界,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这句话给了我猛然一击,扬起了低沉的头。眼中那星星之火慢慢点燃了,无限扩大。我虽然是不起眼的人,没有月亮皎洁,没有太阳炽热,但是我也有光,我可以用我的热情和认真去感染身边的人,在微小中闪耀光芒。
达拉梁,红军不怕远征难。
再遇你,你远望岷山,满怀喜悦,让我明白了百折不挠,终能胜利。
“徒步20公里,拉练活动开始!”一声启程,我们踏着朝阳,正式出发。晨光中的班旗飘荡,斗志昂扬,同学们的歌声和欢笑飘荡在春日的田野里,前行的路,我们充满了期待,个个昂首挺胸,快速前行,生怕被其他班超越,“不就20公里嘛,有什么可怕的。”
路程走到二分之一,我们的兴奋逐渐消失,紧凑的队伍被缓慢的步伐拉开了一个口子,眼中只剩下无尽期待。“还有多远,还有好久?”那路好似没有尽头,一直在延长、延长、再延长。此时的我,体内的洪荒之力随着细细的汗珠流失殆尽,驼着背,双手下耸,手恨不得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支撑点,脚趾间灼热的挤压,让我感受到每走一步,都会有胀痛感。
“同学们,加加油,鼓鼓气,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一起来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队伍前头传来班主任老师鼓励的话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歌一诵,脑海里快速闪过一帧帧画面,红军打破敌人的无数次围追堵截,五岭似细浪,乌蒙如泥丸,巧渡金沙江,飞渡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漫漫长路,无尽险阻,他们一步一步用双脚坚实地走过了。此时,没了知觉的双腿变得有力,文字似乎幻化为力量,融入了我的双腿,消逝着我的疼痛。
秦晋高原,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读你,你指点江山,风姿伟岸,让我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突破重围的决心。
“砰砰砰!”戒尺敲打着铁皮讲桌的声音,我的身体随着颤动。寂静的教室,只有时间的脚步在匆忙地走着。“我数学为什么考这么差,我明明付出这么多的时间!”我低垂着头,像一株被风雨蹂躏过的小花,折了花瓣,没了光彩。紧握的拳头,尖锐的指甲嵌在满是汗珠的手里,道道红印刻在手间。
整理情绪,翻看语文课下,老师让我们写的励志小诗:
学习如此多娇,引无数学子竞折腰。
忆灯下苦读,勿废时光。
课间十分钟,独坐桌前。
沉浸题海,欲与考官试比高。
须用功,数优秀学子,还看今朝。
此时,心中的阴霾消失,大脑中闪过无数公式,解题思绪如江水奔涌而来,冲破桎梏。手中的笔不断舞动,似有神明提我手写他思绪,转眼一看,错题旁边已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诗文筑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壮志,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斗志,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豪志。吾辈少年当承志以自强,方能成就鸿鹄之志。
(指导教师 杨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