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部门

增强历史文化自信的读物

0 2024-06-27 10:14:42

本报特约评论员 唐富斌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下,我区文史工作者怀揣30万万盛人民的厚望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长期上下求索,《万盛历史文化读本》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的案头。毫不讳言,该书填补了渝南,特别是万盛

本报特约评论员   唐富斌

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下,我区文史工作者怀揣30万万盛人民的厚望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经过长期上下求索,《万盛历史文化读本》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的案头。毫不讳言,该书填补了渝南,特别是万盛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可谓盛世继绝学,幸甚至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的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因此,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层地方单元,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地方历史文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爱行业、爱岗位的内生情感,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凝聚起强大的人心和力量,无疑是至为坚定而不含糊的、实在而不抽象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

由于春秋更替,万盛一直缺少一本溯源历史、焊接古今、明鉴未来的姓“万”名“盛”的地方文史读物。以至于不明根底的人,直辖前,把重庆市辖第七区的“南桐矿区”,当作企业的“南桐矿务局”,导致外界人士常常走错家门,所以才有了国务院批准更名万盛区的称谓;直辖后,又有人把“万盛区”混作“万州区”,忽视了具有重大历史贡献的“千年溱州,抗战煤都”的共和国老工业基地。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不但如此,抑或是土著人、于斯几十年端饭碗求发展的外籍市民,谈到万盛的过去也一脸茫然;若是向外介绍万盛,更是一鳞半爪,口中羞涩。久而久之,就给人以万盛缺乏历史文化的错觉。

一方水土一方人文,养一方儿女一方功业。无论是56个民族、34个省级行政区、2800多个区县级单元,还是若干的行业,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也正是如此,中华大地才呈现出斑斓多姿、姹紫嫣红的蓬勃局面。基于此,了解一域一行业,情系一域一行业,才能发展一域一行业,才能服务、贡献于全局。但要发展一域一行业,则需要讲好“普通话”以胸怀大局,讲好“地方话”以接地气。《万盛历史文化读本》作为“地方话”,以“盛城春秋”“历代名人”“特色文化”“文物古迹”“掌故传说”“诗文选粹”几个单元,涵盖了古今的方方面面,让人一册在手,就可初步了解我们生活工作、成长进步所赖以依靠的城市的历史人文风貌。

随着研究、发掘的深入,相信《万盛历史文化读本》尚需完善和充实,但无论怎样,她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经济项目,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干部教育、青年教育、市民素养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乡土教材,当参考用好这一成果。以“三千年僰僚印痕、一千四百年建州置县史、近两百年工业星火”,照耀我们的历史文化自信、工作自信和发展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