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乌金矿,半部万盛史。万盛,曾是一座湮没无闻的西南小城,在民族存亡之际,将源源不断的煤炭输向民族解放事业,而成为“抗战煤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将滚滚不竭的煤炭资源输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煤
一座乌金矿,半部万盛史。
万盛,曾是一座湮没无闻的西南小城,在民族存亡之际,将源源不断的煤炭输向民族解放事业,而成为“抗战煤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将滚滚不竭的煤炭资源输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煤炭供应量一度占四川省的四分之一、重庆市的二分之一。2021年,随着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万盛境内的煤矿全部关闭。
煤矿,永远定格在了万盛的历史篇章中。了解万盛城市变迁,绕不开煤矿;认识万盛发展脉络,离不开煤矿;感受万盛人文万象,少不了煤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呈现万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丰富多彩的矿业遗址,近日,我区举办了“煤都光影——万盛煤矿工业遗产摄影作品展”,通过“抗战煤都——烽火岁月筑基石”“能源基地——滚滚乌金献祖国”“矿山风采——热血铸就千秋丰碑”“矿山余韵——工业遗产耀今朝”四个单元,共100余张照片,让广大市民游客透过“光”,感受最温情的万盛矿山文化;穿过“影”,看见最真实的万盛工业遗产,还原万盛移民城市、转型城市、工业城市、旅游城市、运动城市最初的容貌。
红岩煤矿、东林煤矿、南桐煤矿……一张张图片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更多的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工业遗产不仅是工业社会历史的见证与记忆的凝结,还是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等工业文化的载体,通过此次摄影作品展,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培养了群众的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徜徉其中,让人感叹,让人感动,让人沉思。
文/记者 曾 姚
《黑山脚下东林煤矿》 刘 琳 摄
《东林煤矿井架》 刘 琳 摄
《红岩煤矿》 杨荷兰 摄
《红岩缆车》 尹南源 摄
《红岩煤矿131掘进队》 资料图
《矿山风貌》 严 奇 摄
《出井矿工》 叶 凌 摄
《红岩煤矿水处理设备》 杨 胜 摄
《南桐机厂铸造车间》 叶 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