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民生

“三治融合”谱写和美乡村“乐章”

0 2024-07-17 11:21:42

记者 戴 鑫 通讯员 刘 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万盛坚持用自治提升内生力,用法治提升硬实力,用德治提升软实力,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切实让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不断增强,社会

记者   戴  鑫   通讯员   刘  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近年来,万盛坚持用自治提升内生力,用法治提升硬实力,用德治提升软实力,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切实让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环境长治久安,乡村民风向善向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一幅幅洁净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自治”育家风   激发崇德向善动能

乡村治理,村民是主角。近年来,万盛着力提升自治水平,真正让村民自治“实”起来、“活”起来,切实让基层实现“村里的事商量办”。

南桐镇王家坝村地处“南桐—青年—关坝”生态走廊交界处,是南桐镇苗族群众聚居较为集中的一个村。近年来,该村严格落实民主选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等,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真正让村民成为“当家人”。

在红白理事会成立之初,大家一致同意将操办酒席的具体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并纳入评优评先内容,设立有奖举报电话。这样一来,村里文明节俭氛围越发浓厚,广大群众人人争做王家坝文明人,困扰村民生活的婚丧陋习、滥办酒席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治理。

用群众的办法监督管理群众,树立起乡村文明新风尚,得益于王家坝村不断推动的群众自治。

“村里事大家商量着办,让村民在参与中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王家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其说。

推进乡村治理不仅靠村民参与,还需要村规约束。

“严治家,敬长辈;明事理,守法律;讲节俭,不浪费;不欺人,守信义……”在万东镇五和村的一户农家院坝里,墙上的新“三字经”村规民约醒目。万东镇五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冬勤说,将“德治”与“自治”融合,以“村规民约”为实施准则,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作用,改变农村“脏乱差”、监督干部“庸懒散”、实现环境“真善美”。

“我们村的幸福生活是‘约’出来的。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村民行为更文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村里环境更好了。”村民朱光平说。

近年来,万盛着力建强自治核心,坚持把党建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在乡村自治的各个环节,实现基层党建规范镇、村全覆盖。健全“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自治服务架构,及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在村民自治的推动下,万盛强化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行动,逐步实现村民个体由治理“对象”走向治理“主体”,实现了乡村共建共享新格局。


“法治”护民风   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法治在乡村的落脚点,需要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服务阵地和“零距离”的法律课堂。

2020年,丛林镇九一一社区成功创建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近年来,该社区探索建立居民调解室,全社区配备驻居民警、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南桐镇王家坝村、青年镇堡堂村等也纷纷通过建立居民调解室,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力争将群众问题有效化解在社区中,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的良好效果。

现在,居民调解室这一场所越来越受到村民们的认可。

“《民法典》中有很多关于农村问题的规定,我们都可以学习了解……”近日,在青年镇堡堂村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民法典》,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让参加听讲的村民对民法典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我们通过开设‘法治课堂’,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村里产业发展兴旺,村民们法治素养得以提升,保障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堡堂村党委书记罗玉惠介绍。

这只是我区提升法治水平,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编印发放《宪法宣传手册》《民法典宣传手册》等法治宣传资料,全覆盖组织开展法治集中宣传和法治讲座等活动,不断强化村民法治意识,提高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截至目前,我区成功创建村“法律之家”39个、培育“法律明白人”297名、“学法用法示范户”227户,56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成功创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8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个。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我区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通过“条块结合”+“重点排查”+“滚动排查”的方式,整合相关部门、镇街、村(社区)、网格等多方力量,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重点领域开展排查,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德治”促乡风   塑造和谐文明家园

以德化人,敦化民风。近年来,万盛不断强化德治建设,切实让基层实现“文明之花遍地开”。

漫步金桥镇马头桥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齐有序,不远处,村干部们带头清理门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垃圾;健身步道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散步聊天。

前不久,金桥镇马头桥村王秀珍家因环境整洁在众多农户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金桥镇“最美清洁户”。村民告诉记者:“王秀珍每天都会打扫家里和院坝的卫生,家里的家具和电器、地板、卫生间等各个角落都擦得干净整洁,无尘无垢。”

“现在村里每天都会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房前屋后也整齐了,巷道也干净了,大家住着舒心,走在路上心里也舒畅,以后我们会一直保持下去。”正在打理庭院的村民王秀珍对于村里近年来的变化赞不绝口,并表示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去引领文明新风。

如今的马头桥村,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村民自觉投身到环境整治、庭院美化中,村居环境持续好转,人人讲清洁、爱卫生、懂环保,生活得有滋有味。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马头桥村人居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是我区推进乡村治理与文明德治建设的生动范例。

据了解,最近一次的村庄清洁行动,全区共有500余人参与,各镇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学生齐上阵,聚集重点区域,齐心聚力搞卫生,实现“门前不见乱堆乱放、路上不见陈年垃圾、河沟不见漂浮物品、田间不见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四不见”目标。

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德治”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万盛一方面在农村广泛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清洁户”“最美家庭”以及“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逐渐在基层形成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的新风尚。另一方面,善于利用LED屏、宣传栏等,开展文明行为促进、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宣传,2023年惠民电影全覆盖完成1957场,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社区)活动312场次,评选最美系列示范户231户。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治则乡村兴。今天,一种乡村治理促振兴的力量正在万盛大地激荡,和谐万盛、法治万盛、厚德万盛正卓然成长;面向明天,万盛将持续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绿水青山间的金桥镇马头桥村。记者   王泸州   摄

丛林镇绿水村,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垃圾。 (资料图)

青年镇堡堂村美丽宜居村庄。特约通讯员   徐  开   摄

南桐镇王家坝村,村容整洁美观,村道四通八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