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新闻热线:023-48261375 广告热线:023-48266349
投诉邮箱:2240289300@qq.com
万盛网
体旅

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文体阵地“多点开花”,群众生活“有滋有味”

0 2024-07-31 11:11:36

市民攀登奥林匹克公园。(资料图)溱州中学“口袋公园”为市民健身提供便利。 记者 王泸州 摄小朋友在区滨江路体育馆表演篮球操。 记者 王泸州 摄区图书馆大厅一角,智慧书架图书琳琅满目。 记者 王泸州 摄万盛文体

市民攀登奥林匹克公园。(资料图)

溱州中学“口袋公园”为市民健身提供便利。   记者   王泸州   摄

小朋友在区滨江路体育馆表演篮球操。   记者   王泸州   摄

区图书馆大厅一角,智慧书架图书琳琅满目。   记者   王泸州   摄

万盛文体中心羽毛球公园。(资料图)

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覆盖率达100%,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面积为1641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城市农村社区10分钟健身圈顺利完成,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育是城市的精神。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以体育人,强身铸魂。近年来,我区坚持大型综合文体场馆和小型便民文体设施统筹推进,搭建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活动阵地,让公共文化服务生根开花,使万盛人的精神家园越来越丰富。

覆盖面广   文化活动阵地覆盖率100%

高温天气,前来万盛图书馆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

“图书馆每天都开放,书的种类多、更新快,对于爱阅读的我来说简直是一大美事。”市民赵开波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看书,自从智能书架安装后,他“光顾”的频率更高了。

区图书馆自2013年“改头换面”以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目前,馆内拥有书刊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视障阅览室等18个免费开放服务空间;馆藏量3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22.29万余册,电子图书13.7万余册。馆内还添置了智慧书架,开通“社保卡川渝阅读一卡通”等便捷服务,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优质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读者文化生活。

曾几何时,文化设施短缺、文化生活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的短板。农民渴望科技知识,脱贫致富;期盼文化娱乐,丰富生活。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为了改变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薄弱局面,近年来,我区以农家书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相继上马,顺利推进。

几年前,黑山镇北门村猕猴桃种植户余方效由于缺乏技术,种植的猕猴桃质量差、销量小,效益始终上不去。为了学技术,他经常搭乘公交车到万盛城区的书店找书、买书,将近20公里的路程来回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一切随着村里的农家书屋建起而结束。书架上摆放的各类有关农业种植技术的图书让余方效如获至宝,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农家书屋。反复钻研之下,他种植猕猴桃的技术越来越好,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2亩逐步发展到了10多亩,实现年产值10万余元。

如今,在万盛农村,农家书屋、文服中心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城里的图书馆。像余方效这样受农家书屋影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走向致富道路的村民也不少。

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圆满完成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三年建设收官行动,按照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目标,因地制宜建成基层图书分馆20个、社会分馆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图书流动点10个,56个村(社区)拥有农家书屋;完成95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五和、凉风、堡堂、金堰4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建成万盛博物馆并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目前,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面积为1641平方米,位列全市前列。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覆盖率达100%,“三馆一中心”免费开放率达100%。

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如同一座座知识的宝库、文化的灯塔,将文明之光照亮城乡,改变和提升着我区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城乡居民都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幸福“滋养”。

推动力强   建成城市农村社区10分钟健身圈

近日,位于财富广场一侧的溱州中学口袋公园,惊艳亮相,为市民增添了一个休闲健身好去处。

溱州中学口袋公园是我区首个全龄友好型口袋公园,新建于2024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设有儿童游乐区、成人休闲区、老年健身区,配备有滑梯、攀岩、跷跷板、不锈钢象棋桌等,并栽植了三角梅、树状月季、桂花等植被。

口袋公园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城市绿化品质,更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我家就在附近,有了这个公园,感觉生活品质提高了很多,可以经常和家人过来散步、健身。”家住财富广场的市民罗丹认为,口袋公园点缀于大街小巷和高楼大厦之间,让“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成为了现实,也把休闲运动场所建设延伸到了“最末梢”。

相较于大型公园,口袋公园不仅“身段小巧”,而且开放性更高、更贴近市民生活,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中,发挥着点缀城市风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将休闲健身融入口袋公园的设计建设中,合理增设休憩设施,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增设了体育运动设施,打造了舒适的观赏性休息空间和体育健身区,成为居民在忙碌后的一个休息、交谈、观赏的小天地。

傍晚,黑山镇八角社区居民刘铸就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来到社区健身点锻炼。

“以前休闲时只能聊天、看电视,现在每天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不用走远、不用排队,真好。”刘铸笑道,社区健身点早已成为自己和左邻右舍每日的“打卡地”,极大地满足了大家强身健体的运动需求。

从无到有、从简到新。刘铸和其他社区居民的幸福得益于我区稳步推进全区体育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健身环境。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深入推进实施“一、十、百、千”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民心工程建设,实现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全域全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等设施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区体育场地数量达到了1517个,体育场地面积总量达到了82.4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建成市级公共田径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城市体育公园3个、社区健身点21个、镇级全民健身中心3个、游泳池(馆)22个、健身步道71条;全区10个镇(街)健身广场、56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43个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实现全覆盖,形成城市农村10分钟健身圈。

满意度高   区文体中心每日接待休闲人群近一万人次

走进区文体中心,健身锻炼的人群随处可见,他们或在健身器材前扭腰伸腿,或在体育馆里酣畅淋漓,或在广场翩翩起舞,无不在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科技馆里热闹非凡,青少年或体验脚踏发电,或感受数字海洋的魅力,或享受机械运动的妙趣横生;文化馆里,书法课、舞蹈课、声乐课等免费公益文化培训班,遍地开花……这仅仅是万盛一个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场所的缩影。

建好阵地,还要用好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设施数量的变化,还在于设施利用率和群众的满意度。区文体中心全天免费开放和公益文化培训班让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羽毛球场、篮球场、田径场十分火爆,每日接待休闲人群近10000人次。远远望去,全是来学习、休闲、运动的人们,一不小心就成了“景点”。

场地建起来,赛事办起来。2024年全国U15青少年篮球联赛南北大区赛男子组、2024年全国U系列羽毛球比赛U12-14(南方赛区)、“运动之城·活力万盛”2024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重庆·万盛站)城市联动接力赛、“中国体育彩票”2024 川渝青少年体能障碍赛……仅今年上半年,我区举办、承办国家级、市级、区级赛事活动共计12项次,累计来区参赛、休闲旅游人数超过1.8万人次。

一系列高规格的专业赛事,既展现了我区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和水平,也丰富了市民的体育生活。“比起在电视和手机上看直播、转播,在家门口看比赛更有激情、更有氛围!”体育爱好者赵先生说,“跟其他观众一起加油呐喊的感觉特别好。”

“生活在万盛真的很幸福。”家住左岸阳光小区的市民李馨雨说,文化、体育设施设备完善,每年还可以免费观看多场国际体育赛事和基层文化演出,也可以参加多项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我们的休闲时光不再是看电视、聊天、远游,而是可以近距离享受阅读、健身、科技、非遗文化等带来的快乐。”她说。

群众需要什么,政府就送去什么。近年来,我区坚持大型综合文体场馆和小型便民文体设施统筹推进,搭建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活动阵地,让文体阵地“多点开花”;文体活动不胜枚举,结合乡村振兴、群众日常喜好等需求精准对接、精准匹配,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互动性,使万盛人的精神家园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记者   曾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