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 露)盛夏8月,热浪滚滚。在位于金桥镇的重庆成运丰农桑蚕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成运丰农科技园”)里,大片的桑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嫩翠绿,林中,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通向桑蚕养殖基地。
(记者 叶 露)盛夏8月,热浪滚滚。在位于金桥镇的重庆成运丰农桑蚕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成运丰农科技园”)里,大片的桑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嫩翠绿,林中,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通向桑蚕养殖基地。
“目前,园内第一批桑蚕顺利出茧,标志着这条生态循环产业链构建成功。”成运丰农科技园负责人谢登高说,在这里,城市污水产生的污泥被集中回收后用来养殖蚯蚓,其排出的蚯蚓粪用于种桑养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一批桑蚕“破茧”
走进桑蚕养殖基地,一股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清凉感扑面而来。在养殖大棚内,绿油油的桑叶散发着阵阵清香,数万只蚕宝宝悠闲地啃食着桑叶,沙沙作响。
“基地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5度以下,这样才能确保蚕宝宝健康成长。”谢登高介绍了桑蚕养殖的必要条件。大棚中,一名工人正在喷洒水雾,保持棚内凉爽。宽敞明亮的房间内,灯光和通风系统精心布置,为桑蚕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这是我们养殖成功的第一批桑蚕,一年可以产15批,预计年产值近600万元。”谢登高检查了蚕宝宝的状况后说,“随着基地的扩建,明年的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
桑蚕养殖基地实行集中共育、专人负责、专人管理,通过系统化控温提高桑蚕养殖的技术和效率。“在桑蚕养殖的过程中,我们会采取感光、增温、匀风等措施,保证小蚕在共育室的品质。”谢登高说。
自2020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3年多的发展,成运丰农科技园的蚯蚓生物处理城市污泥项目、蚯蚓养殖基地、桑叶种植基地和桑蚕养殖基地陆续完工投用,标志着万盛首条蚕桑多元融合发展产业链全面建成。
蚕丝串起产业链
在园内,记者看到这样一幅生态循环画卷:城市污泥被集中回收,经处理后用于养殖蚯蚓,而蚯蚓粪便成为了桑树的有机肥料,桑叶则是蚕宝宝的美食。
“蚯蚓是我们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谢登高介绍,蚯蚓生物处理城市污泥项目把区属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交给蚯蚓“环卫工”来处理,蚯蚓通过取食污泥,排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桑树的生长,同时,解决了城市污泥处理难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蚯蚓在制药、化妆品等行业用途广泛;桑叶可入药、做菜、做茶,桑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桑蚕可制药,蚕沙可用于工业化生产。”谢登高说。
目前,成运丰农科技园已实现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全领域全链条融合,构建起组织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格局。
带动就业促发展
“夏天养蚕,保持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很重要,消毒也很关键。”今年60岁的王国林曾是金桥镇的桑蚕养殖户,现在在成运丰农科技园里担任养蚕技术员,重操旧业,他充满了干劲。
62岁的刘镇芬也在园内务工。“村里的桑蚕事业发展得红火,我在这里干活,收入很不错。”她说,采摘桑叶一个月能有4000元的收入。
小小的桑蚕织出了一个个“致富茧”,助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当前,成运丰农科技园正在发动村民养殖蚯蚓、种植桑树,积极传授技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将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持续扩大养殖规模。”谢登高说,下一步,成运丰农科技园将加强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加工丝绸产品和桑系列食品等,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度,为万盛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