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亚兰)夏日炎炎,孩子们对水边嬉戏的向往愈发强烈,防溺水工作成为全区各级各部门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连日来,我区通过精准宣传、强化巡逻、爱心守护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筑牢暑期防溺水“安全防线”,为孩
(记者 刘亚兰)夏日炎炎,孩子们对水边嬉戏的向往愈发强烈,防溺水工作成为全区各级各部门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连日来,我区通过精准宣传、强化巡逻、爱心守护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筑牢暑期防溺水“安全防线”,为孩子们的平安假期保驾护航。
多元宣传全覆盖 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暑期安全讲座已成为各镇街的“标配”。
7月17日,南桐镇支路社区的活动室内座无虚席,一场生动的暑期安全讲座吸引了辖区众多小朋友参与。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细致讲解预防溺水的核心要点,更现场演示溺水时的自救动作与科学施救方法,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动作细节。
从社区讲堂到村头院坝,安全提醒声声入耳。在金桥镇青山村的院坝会上,村干部用方言反复叮嘱家长:“河边池塘水再凉,也不能让娃娃私自去耍,万一出事不得了!”为让防溺水意识真正扎根,该镇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线上依托村民微信群、朋友圈,每天定时推送防溺水短视频、图文小贴士,用高频次曝光强化记忆;线下通过悬挂警示横幅、设置安全宣传栏、出动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让安全标语出现在村口巷尾、田间地头。
这样的宣传场景在全区遍地开花。万东镇海棠社区把防溺水课堂搬到泳池边,救生员一边演示水中抽筋自救等实用技能,一边让孩子们在浅水区亲身体验;万盛街道松林社区的小朋友们围坐成圈,“五老”志愿者给他们讲起本地曾发生的溺水警示案例,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拆解防溺水知识;黑山镇针对旅居家长和儿童,专门开设宣传课堂,让外来家庭快速掌握本地防溺水要点……
水域巡查无死角 织密河道安全防线
孝子河碧波蜿蜒,溱溪河畔草木葱茏,这些夏日里看似惬意的水域,实则暗藏安全隐患。为筑牢水域安全防线,各镇街、村(社区)组建的“防溺巡逻队”成为河道边的“移动安全岗”。
“高温天午后戏水的人最多,我们就得把巡逻密度再加密!”东林街道腰子口社区党委书记雷长会说。烈日下,社区工作人员沿着河堤逐一检查警示标识等设施是否完好,用小喇叭循环播放警示语,遇到独自在水边玩耍的孩子,总会上前多叮嘱几句“离水边远一点,叫上大人陪才安全”。
除了日常巡防,区蓝天救援青年突击队也加入守护行列。队员们穿着蓝色救援服,带着装备定期开展水域排查,对危险地段进行重点标记。“我们还会根据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劝离靠近涨水区域的群众。”突击队队员岳淇民说,大家不仅是救援力量,更通过“巡逻+排查+宣传”的模式,让安全防线延伸到每一处水域角落。
家校社联动发力 筑牢家庭监护防线
防溺水工作,家庭监护是关键一环。区妇联联合教育部门创新发起“家校社”联动行动,组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成员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结成对子,通过“微信提醒、上门走访、共学安全课”模式,将防溺水叮嘱送进每一户需要关爱的家庭。
学校作为连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同样在强化监护责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暑假前,区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召开防溺水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全体教职工将防溺水教育作为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家校共育的防溺水宣传力度。各学校通过举办主题班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让学生们在放假前就对防溺水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暑假期间,区教育局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致全区家长的一封信及“盛”护成长暑期安全教育小课堂,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爱好培养、身心健康、安全教育,强化亲子陪伴。各学校通过家长群,每天向学生家长发送防溺水提示信息,确保安全监护没有“空档期”。
暑期防溺水
这些知识要记牢
1.严格要求孩子遵守防溺水“七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
●不擅自下水施救。
2.孩子外出时,家长务必做到防溺水“三要”
●要在家长或长辈带领下游泳;
●要到有防护设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
●遇到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喊,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能手拉人等盲目施救。
3.当孩子正在水中或水周围时,家长要做到专心、不间断、近距离有效看护,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泳池或开放性水源边。
4.若无法陪伴孩子时,家长务必委托并叮嘱其他监护人尽到看护责任;通过电话、语音、视频等方式,教育孩子远离危险水域。